两会倒计时(3):看看卫生健康一年新进展
每年全国两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其中一些健康话题,代表、委员年年提,但似乎一直没有明显进展。自2016年以来,随着“健康中国”路线图更加明晰,健康领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让今年的全国两会更有看头、更加令人期待。
《中医药法》:有法可依提信心
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记者了解,《中医药法》曾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草案于2011年报至国务院法制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将《中医药法》列入2013年的工作要点和立法工作计划的预备审议项目。作为国医大师,亦是第七、八、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唐祖宣就曾在提案中多次建议,将《中医药法》列入2015年国务院一档立法计划,加快审议,及早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在唐祖宣看来,有法可依才能持续稳定地促进中医药发展。“中医最大的生存危机是缺乏法律保障,但中国缺乏一部专门的综合性的中医药法律。《中医药法》的出台如拨云见日,重振中医药的信心。”
《中医药法》虽然问世了,但今年即将上会的多位代表、委员都对记者说,中医药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比如,中医药服务资源布局、结构仍需加快调整,中医药人才队伍对事业发展的支撑不足,特别是领军人才缺乏等。为了让这部宝贵的法律真正落地,大家会不断提出新的提案和建议,促进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薪酬改革:多年呼吁终成真
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以来,旨在“让医生恢复到看病的本位,心无旁骛地看病”的薪酬体制改革,长时间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
可喜的是,2017年2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公布了《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公立医院将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这一文件的出台,是广大医务人员多年呼吁的结果,是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提振医务人员主力军信心和提高全行业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不过,在现实国情下,国家短期内很难将医生工资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建议,要遵循医疗技术服务的内在规律,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提高挂号费、住院费、手术费等,使之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使公立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的补偿。
健康中国2030:夯实民生之基
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随后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什么是健康中国”“如何建设健康中国”积极献计献策。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健康中国从概念提出到规划落地,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及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政治决心。
要让《纲要》尽快落到实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建议,必须加快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健康教育方面,应实施人民生命全过程教育,通过课堂、媒体、社区等构建多元健康教育结构,像知识教育一样“从娃娃抓起”。在健康促进方面,积极改善公众生活方式及影响健康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建议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每年春、夏、秋三季,将上下班时间提前1个小时,以促进公众遵循健康生活规律,同时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原校长杨桦认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政府应帮助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全民健身,做到场地设施到位、人员到位、扶持政策到位,同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建立由卫生、体育、财政、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让“体教结合”“体医结合”等切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