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省委工作组:扶贫就要扶到点子上
通讯员 韩德强 马玉千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霍晓丽
群山脚下,白墙灰瓦,村道蜿蜒,庭院洁净。寒冬时节,走进涞水县南峪村,呈现在笔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派秀美风光。“自打驻村工作组来了以后,南峪村的历史终于翻篇儿了。”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说。
过去,基础建设滞后、思想观念守旧等多种因素,让这个位于太行山区、总人口只有626人的小村庄,烙上了深深的“贫困”印记。
实施精准扶贫,就要扶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团省委书记郭竞坤介绍,今年2月,团省委工作组入驻南峪村后,迅速转变角色、找准工作定位,立足村庄实际,探索扶贫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640多万元,改造古民居20户;南峪村改制为股份制公司进度过半,并相应成立四个合作社;引入外企价值1500余万元的“美丽乡村”帮扶项目;组织种植各类树木近8000棵。
摸准情、把准脉,工作起来才能精准发力、有的放矢。驻村工作组对南峪村进行连续4次全面细致的实地调研,对村情村貌、产业发展进行了解,与村干部多次沟通并召开十余次座谈会。
“南峪村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和村干部就南峪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决定围绕农家乐项目实施产业精准帮扶。”驻村工作组成员王军鹏告诉笔者。
针对农村建设中建了拆、拆了建的浪费现象,工作组请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新桃源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南峪村进行实地考察5次,召开论证座谈4次,深入征求村民意见,对规划图进行多次修改,最终编制了符合村子实际的科学规划。
据了解,为打造南峪村整体特色,改造后的民居格局和式样统一设计为明清古民居建筑风格。古民居建设项目包括20户,以农家院的形式投入使用。为减少村民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工作组主动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农家院建设项目由公司和农户合作建设,主体改造由公司与农户各出资50%,外立面改造、院墙建设、内部装修费用由公司承担。前十年由公司负责使用经营,并向农户支付租金。十年后,民居返还农户。
从“一家帮”到“多家助”的社会化支持
2015年11月5日,南峪村顺利通过最终评审,成为我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河北)项目”,获得项目计划扶持资金1500余万元。
“我们对帮助村里争取到这个项目非常重视,多次同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三星的相关负责人联系沟通,积极准备各项评比、验收工作,事实证明我们的功夫没有白费。”工作组成员周游介绍说。
自驻村以来,工作组积极协调多方资源,为南峪村的规划实现和长期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向省体育局协调申请体育器材、篮球架等设备,为村民建起休闲广场;协调购买了价低质优的4760棵桃树和2000棵苹果树;结合保护母亲河行动2015年度解放军青年林春季项目,在南峪村种植1200棵侧柏……
工作组积极探索农民股份合作发展方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根子上破解南峪村难题,激发其发展的内生活力。他们主动与河北渣打亿隆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系,经多次沟通,该公司为南峪村免费设计集体经济改制项目,形成产权制度改革方案。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80余万元,南峪村也成为该公司设计服务对象中的唯一一个山村。
他们结合南峪村实际情况,指导起草南峪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与涞水县主要领导积极沟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相关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使改制工作顺利启动。
“改制将会形成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推进资金变股金,二是推进资源变股权,三是推进农民变股民。以产业为平台,以股份为纽带,让农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改制公司的负责人谈道。
目前,南峪村全体村民都已纳入享受集体资产折股量化人员范围。改制完成后,村民可用土地、山场和资金入股,得到保底股金、公司分红、打工工资三份收入,实实在在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