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盛世大唐宰相魏征家里是啥模样?

24.04.2015  11:03

说到唐朝宰相魏征,你可能想到他犯颜直谏的故事,你可能知道他的至理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知道他故居在河北什么地方吗?你知道他清廉到什么地步吗?你知道他的清廉在他的故乡产生了哪些影响吗?

魏征故居。(孙青欣 摄)

导游:“欢迎大家来到魏征故居,河北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二期......

晋州市庞表村的村南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上,“魏征故居”四个大字分外夺目。魏征故居管理处副处长张玲介绍,庞表这个村名,是1934年由庞召和表业两个村合并以后的名字。名垂青史的大唐宰相魏征,就是在表业村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庞表这个村名,是在1934年由庞召和表业两个村合并而来。大唐宰相魏征,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孙青欣 摄)

张玲:“魏征家也是官宦世家,他父亲这个人也是非常耿直,得罪了自己的上级,然后被贬了。他就带着魏征来到了他的老家,下曲阳表业,就是咱们现在在的这个地方,庞表村。魏征在这里生活和居住了25年。

魏征的雕像就矗立在故居前面。每年,有很多魏姓的后人前来祭拜。(孙青欣 摄)

作为唐朝“一代名相”,魏征辅佐唐太宗李世民17年,创建“贞观之治”大业。他的许多至理名言,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广为传颂。

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见好东西就想拿到自己手,会导致贪欲,他可能就想法利用手中的权力挪用、贪污等。不要扩张自己的欲望,只有心地无私,那么他做人自然清廉,行得端,走得正。

就连皇帝女儿出嫁的嫁妆不合规矩,魏征都毫不客气。他给唐太宗直接进谏说给公主准备双倍嫁妆逾越礼制,最终,公主的嫁妆还是按照规定的礼制准备。

魏征位高权重,但从不乱用职权,谋求私利。

袁学骏:“魏征后来修《隋史》,隋朝后来很腐败,他们的儿孙就想把老祖宗写好一点,尽量不要写那些丑事,送金子、银子、珍珠玛瑙,魏征一律谢绝,坚决客观地去写。尤其是晚上下朝之后大门紧闭。他知道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就不能秉笔执书。看到别人弄利益,弄好处,魏征还打击他们。对贪污受贿,他从来不手软,零容忍。

魏征不仅自己廉洁清正,对家属也严格管教。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个廉洁、俭朴的“贤内助”。每天纺纱织布,种菜养鸡,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袁学骏说,皇帝赐给她家一套被子,裴氏夫人却婉言谢绝。

袁学骏:“唐太宗听说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御寒的作用很小,就给他送去了丝棉被。结果,他夫人说,他用惯了布的被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请皇上见谅。还是不收。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办丧事,唐太宗知道了魏征的家底,既疼爱又感慨。

魏征故居管理处副处长张玲:“魏征去世的时候,连摆放灵堂的正厅都没有,只有三间茅草屋。他给予他儿子的家产最多的就是一些书籍,没有什么其它的值钱的东西。

现在的庞表村,以“魏征新村”为代表的新民居一栋接一栋,村民生活富足安乐。(孙青欣 摄)

魏征的清廉守正,写进了历史,也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后人。这些年,庞表村不断发展变化,梨果产业越做越大,新民居一栋接一栋,村民生活富足,而淳朴的村风民风一直传承下来。

村支书张根茂:“村里风气好,百姓品质好,素质高。这么多年,没有偷东西的,没有犯罪坐监狱的。

如今,魏征故居成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前来学习廉政教育,年接待的人数在1万人以上。

河北电台记者屈冠华(右)采访晋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张广祥(左)。(孙青欣 摄)

依托魏征故居,晋州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也投入使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动漫图册......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触动灵魂。晋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张广祥刚刚带队参观完,他告诉记者,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大家来学习。

张广祥:“检察机关的干警们都知道法律的条条框框,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给干部打打预防针,如果预防搞好了,职务犯罪肯定要下降。

记者采访那天,正好碰到了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处长来魏征故居参观。他说,从小就非常崇拜魏征,把魏征当成榜样。

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处长:“借古鉴今,一方面是警示我们后人,从政也好,作为共产党员也好,始终惩治腐败;另一方面是教育我们后人,以这个为载体,让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去接受教育。

(河北台记者樊志军、屈冠华、孙青欣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