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春天已经到来:来自“哈尔滨3D打印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的声音
周廉
葛昌纯
李坚
“要算清楚投资效益比,应该做好系统研究,要从制造业发展趋势来整体设计3D打印发展,避免一些浪费建设。”“产学研用要联动发展,应用是关键,无应用就无价值。”“黑龙江可再生资源非常优越,所以在3D打印材料研发上黑龙江有先决资源优势”……12月18日,1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3D打印行业的专家和企业家齐聚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敖麓谷雅酒店,并在这里举行哈尔滨3D打印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成立大会、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会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主席周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名誉主席葛昌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坚等专家分别就我国3D打印材料产业,特别是金属粉末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发展路线图做了详细说明,并回答了与会代表的提问。三位院士强调,3D打印产业发展关键在材料,我们一定要做好3D打印材料这篇大文章,缩小与国际的差距。
与会者认为,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和产业配套的角度,都能够明显感受到3D打印的春天已经到来。恰此时,这一国家级的行业大会在冰城召开,通过专家和企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为我省和哈尔滨市3D打印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也使3D打印春天的脚步离我们更近了。
东北亚3D打印产业总部
该基地由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亚洲制造业协会三方与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建设。双方本着共同推进3D打印的示范应用,促进3D打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建设“东北亚3D打印产业总部”。
在合作中,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亚洲制造业协会作为哈高新区3D打印产业发展总顾问,负责指导哈高新区3D打印产业发展;每年为哈高新区定向培训3D打印应用人才不少于500人次;每年为哈尔滨全市教育系统创建200所3D打印创客空间;优先在哈高新区布局“东北亚3D打印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东北亚3D打印应用示范基地”、“东北亚3D打印电子商务总部基地”、“东北亚3D打印金属材料研发基地”、“东北亚3D打印产业总部基地”、“东北亚3D打印体验中心”、“东北亚3D打印创客中心”;优先将国内首个3D打印金属材料研究院布局在哈高新区;每年在哈高新区组织一次国际性3D打印论坛暨展会;每年负责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3D打印企业入驻哈高新区;在哈高新区率先规划布局东北亚地区3D打印产业园区。
哈高新区3D打印技术产业园
3D打印技术产业园要积极打造以航天军工结构件为主导、粉末冶金材料和激光快速成型设备为二翼的产业结构,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和相当规模的国家重要航天军工领域钛合金零部件生产基地和省内著名的工业制造、民用医疗3D装备生产基地,努力跻身于国内重要的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行列。
3D打印技术产业园起步区由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三部分构成。2016年,园区建成并投产;2017年,园区将形成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其中,航天军工产值要占50%以上;2020年,园区将形成工业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航天军工产值要占60%以上;2022年,园区将形成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其中,航天军工产值要占65%以上;出口产值要占1/4以上,依托哈工大和航天三院钛合金研发生产基地等科技资源,打造中国北方著名的3D打印技术产业园和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继国内北航、华中科大、西安交大、清华之后的第五大国内3D打印技术研发中心。
院士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主席周廉:科学理智地投资3D打印
3D打印领域,材料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把中国最大的人力、物力、装备投入到关键点,才能够取得巨大进步。了解3D打印领域,首先掌握国际发展趋势很重要,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应跟上国际的步伐去着手创新,跟着导师做传统产业、做孵化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其次,要形成自己的创新成果,3D打印不论是加工方式、材料、打印方式都在不断创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当务之急是应该去发展那些具有低成本、低价格、先进技术的、可靠的3D打印装备和解决各式各样的材料供应问题。要解决装备问题、粉末问题,首先要深入研究,要搞清楚3D打印的局限性,在布局上要全面看,要选择几个典型的方面来取得政府的支持,并让企业成为发展主体。
目前,3D打印处于起步阶段,要想真正工业化产业化,首先要算清楚投资效益比,应该做好系统研究,要从制造业发展趋势来整体设计3D打印发展,避免一些浪费建设。同时,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要向政府提建议,给政府出招,然后由政府去布局、去投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名誉主席葛昌纯:3D打印应用是关键,无应用就无价值
国内高分子材料已经做得很好了,金属材料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当前更需突破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的关键是原料,3D耗材大量都依靠进口,购买3D打印机就捆绑着耗材,优质原材料到目前为止还是被国外控制,要发展自主创新的制备技术,打破此种垄断局面。实践中体会到,3D材料突围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资金缺乏,国家虽然重视3D打印但投入少。
3D打印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及大力支持,同时产学研用要联动发展,应用是关键,无应用就无价值。此外,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人了解3D打印,知道3D打印是做什么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研究学者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坚:黑龙江可利用再生资源做3D材料
通过此次论坛,让黑龙江了解全国3D打印的研发状况和企业发展情况,会对黑龙江3D打印材料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启迪和助推作用。
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可再生资源非常优越,所以在3D打印材料研发上有先决资源优势,除了航空航天所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外,其他的生物质材料也可以进行3D打印,复合高分子材料都可以做,木材、桃核、秸秆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一样可以做,而且我们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已验证此观点。黑龙江3D打印企业起步比较晚,但应谨慎地、科学地向前推进。3D打印可以作为传统产业的补充,或者可以说助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产生。同时,应该加大宣传3D打印的常识,考虑如何实现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同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各方声音
“3D打印的发展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政府要出台一些积极的扶持政策。第一,扶持一些企业敢于使用3D打印技术,在应用方面也可以考虑家电下乡的方法来刺激广大用户主动应用3D打印技术,也要鼓励社会上建立更多的3D打印开放式服务平台并给予一些补助,只有应用市场起来了,这个产业才能发展起来。第二,科学地传播3D打印技术,让社会各界对3D打印技术全面地认识和了解,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较,它的优势是什么要让更多人意识到,要把比较优势发挥出来。”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
“要知道3D打印的特点、特征、优越性,找优势来做,要宣传普及3D打印常识,要让企业知道3D打印在研发、创新、小批量生产、特殊化生产、高精尖生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主动利用3D打印。目前,大家过多考虑3D打印的复杂性,没有想到3D打印的优势,例如铸塑产品时首先需要买机器、建产房、雇人、做模型、买材料,而3D打印只需一台机器、一种或多种材料、几个人、无需厂房,且为清洁能源,大家往往不算这个账。”
——美国DREXEL大学终身教授周功耀
“雇不起专家教授,企业可以寻求和院校教授合作帮其转化成果。如果有某一方面的技能,如技术、资金、人才、市场推广能力等,剩下用加的方法去寻求合作。3D打印是一个创新点,将来3D打印设计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把传统行业优化,用3D思维把传统产业重新设计。”
——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贵升
“3D打印将给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在3D打印领域,创业者要找到自己独特之处,在某个领域有自己的独创性,对于初创者势必成功率更高,对于打开市场、融资都要比在现有格局中要好得多。独创性在这个大环境下,3D打印比较容易发挥出来。”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若洪
“科学理性对待手中资源,没有对3D打印行业充分了解的人,不要轻易进来。未来的应用会深入到生活、工作任何一个领域,到底能深入到哪儿、深入多深,现在大家也只意识到一些,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可以先在边缘地方去琢磨一些拥有自己特点的东西,想凭着自己手里仅有的资金、技术实力进入3D打印现有领域当中来,难度非常大,现在进来不是时候。”
——南京紫金立德总经理连宁
“企业要想成功就要增加专注力,将一件产品做到极致。比如说我们公司购进一台瑞典3D打印设备,用从国内购置的检漏设备进行检测,检测时发现几处漏点,进行了修复,修复后还未达到设计指标,后来用瑞典的检漏设备再次检测出几处漏点,才达到设计指标。国内和瑞典检测设备标注的指标一样,说明国内做的仪器从大的指标和功能上能实现,但还是不够精准,所以企业在应用中不是缺技术,而是缺少将产品做到极致的精神。”
——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波
“整个3D打印缺乏国家标准,不管是装备还是材料,希望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推动行业标准制定。目前很多数据都是经常采用国外的,联盟应该在大数据分析上做得更多。”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颂斌
“传统的制造技术叫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叫增材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实际是颠覆了传统的一种制造方式。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到今天会带动行业的一个变化,也会带动3D打印材料的快速发展。3D打印是鑫达企业产品战略规划的一个转型。鑫达用传统材料制造方式把3D嫁接进去之后发现很多新商机,从成本角度和应用角度思路一下开阔了,意识到很多机会,所以传统制造业要往3D打印领域靠,才能改变传统制造业。”
——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