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医疗方队女兵重走抗战路寻访先烈足迹(图)
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清华
青山埋忠骨,热血铸英魂。秋日的太行山中颇为静谧、空气格外清新,漫山的红叶染红了金秋,更染红了 74年前曾经发生壮烈一幕的这片土地。驻足之地,就是保定市顺平县的白银坨。
10月6日,曾参加今年9月3日胜利日阅兵盛典的白求恩医疗方队女兵,沿着白求恩的足迹重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白银坨纪念74年前梯子沟突围战中牺牲的百余名革命先烈。
钩沉
抗战时期,唐县、完县(今顺平县)和阜平县是晋察冀军区重要后方基地,学校、医院、兵工厂和被装厂都隐蔽在太行山天然屏障中。1941年反“扫荡”,面对日寇重兵,白求恩学校师生分两个分队护送伤员转移。同年10月6日,护送伤员的学校师生在转移过程中遭遇日军围追堵截。面对10倍于己的日寇,200余名白求恩学校师生和伤员无一人投降或被俘,仅突围50余人,其余壮烈牺牲。
受阅女兵集结寻访先烈足迹
秋日的早上略有些凉意,10月6日7时30分许,白求恩医疗方队女兵整装待发,前往白银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抽组的白求恩医疗方队,作为地面受阅部队压轴亮相,成为阅兵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984年、1999年和2009年国庆首都阅兵,共和国三支女兵方队从这里走出。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前身是1939年9月18日白求恩参与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以身殉职。为了弘扬白求恩精神,毛主席发表《纪念白求恩》,晋察冀卫生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抗战期间,学校师生转战太行山,驰骋嘑沱河,坚持“边教学、边战斗、边救治”,参加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战斗上百次,为抗日战场输送近1500名医务人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和第一任政委喻忠良等近百名师生牺牲在抗日战场。其中,1941年反“扫荡”梯子沟突围战中,百余名师生浴血太行,英勇献身,长眠于白银坨深山之中。
今年10月6日,在梯子沟突围战74周年纪念日之际,白求恩医疗方队50余名队员追寻先烈足迹,重温先辈顽强抗敌的壮烈事迹。“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政委、白求恩医疗方队政委于维国表示,“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做到连续4次首都阅兵不缺席,作为组建时间最晚、训练时间最短的方队压轴亮相,展示新时期卫勤尖兵的风采,不是因为学校有深厚的‘阅兵背景’,也不是因为拥有‘高颜值’的全军女兵资源,而是我们的前辈在70多年前,用鲜血和生命,在那场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战争中,为我们书写了荣誉、铭刻了历史、夯实了基础、充盈了底气。没有先辈们前赴后继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受阅时刻的精彩绽放。所以,我们要永远地铭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