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企业探路电商"最后一片蓝海" 生鲜电商发力"卖菜"
前几日,阴雨连绵,让不少居民不愿意出门买菜。家住省会新华区赵一街新区的邱鹏,打开手机上的蔬果果客户端,选中香蕉3斤、油菜1斤、石榴2斤,最后提交订单。4个小时后,配送员就把蔬菜水果交到了他手中,刚好赶上做晚饭。
如今,随着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农产品供应企业的纷纷加入,被誉为电子商务“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领域,正吸引着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涉足,我省企业当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尝鲜的探路者。
整合社会资源,避免投入过大、周期过长
9月7日中午11时30分,在省会54所宿舍院内的一个小型菜市场里,高琼丽正在忙着卖菜、收钱。记者注意到,她的摊点处挂着一个醒目的牌子——原鲜本味。
高琼丽告诉记者,她的摊点是我省本土生鲜电商“原鲜本味”的果蔬直供点之一,附近居民在手机客户端上下单购买蔬菜水果之后,可以在下班时到这里来直接取回家,方便快捷。
渠道下沉,是生鲜电商的一门必修课。线下环节主要涉及供应、冷链、物流、门店等,如果全部亲力亲为,虽然可以形成闭环,抬高竞争壁垒,但企业也极易因模式“超重”,投入成本大,建设周期长,造成“经营不能承受之重”,一旦某个环节崩溃,就会牵一发动全身,导致“飞不起来”。
为此,今年7月底刚刚上线的原鲜本味选择了“轻快”的突破口。货品供应与上千家农业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负责配送至公司中转站,途中采取添加冰块、使用冷链厢体车等必要的保鲜措施。从中转站加工后则是和筛选出来的市场蔬菜摊点合作,摊主上门取菜作为当日进货所需,途中配以标准的食品流转箱用以保鲜,市民可以手机下单、摊点直取。
“如此一来,既控制了冷链、物流成本,又可以保证货品新鲜。”原鲜本味创始人、解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云鹏介绍,一个多月来,这样的摊点在省会已经布局11个,每个摊点辐射周边2-3公里的范围,覆盖人数约为2万人。
同样选择“避重就轻”的还有河北品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蔬果果平台,创始人孔培丽说,该平台目前货品主要以老百姓常吃的蔬菜和国产水果为主,为了控制成本又确保新鲜,她选择与城市货的合作,集中配送订单量较大的社区,另外还有部分自建的电动车配送队伍,服务于较为分散的用户,货的和电动车均配备恒温箱用以保鲜。目前,在省会三环以内已实现最快一小时送货上门,上午9点半前下单午饭时到,下午3点半前下单,晚饭时到。
成本控制住了,才能在价格降下来的同时确保利润。记者在蔬果果商城和原鲜本味直供点看到,油菜、娃娃菜、西蓝花等择优去废后的净菜与超市同品质蔬菜的价格几乎相当。
差异化定位,打破“有产品、无品牌”困局
与销售数码产品、服饰等商品不同,生鲜电商产品主要依赖上游供应商,而农产品本身差异化并不明显,供应商也无法做到只给某家生鲜电商“独供”,因此,生鲜电商容易陷入“有产品、无品牌”的困局。
为此,综合型、垂直型等各种生鲜电商平台各有各的招儿,我省的探路者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品牌化方向。
“所谓品牌化,最核心的就是定位的独特性、差异化。”孔培丽说,蔬果果的定位就是“手机里的菜市场”,目标人群是上班族、出门不方便的用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需要去超市或菜市场,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把做饭所需的所有食材准备齐,且货品品质好、价格低。现在,该平台已有果蔬品种130多个,未来还将适时增加海鲜、肉类、副食粮油等品种。
而原鲜本味同样匠心独运,在货品供应上做出了文章。原鲜本味,顾名思义,即坚持原产地、原生态,缩短中间环节确保新鲜,远离农残污染,还原食材本来面目和味道。
湘西天然生长的八月瓜、湖北的“湖养”小龙虾、广西的优质芒果……上线以来每次推出的生鲜,都力求达到“原鲜本味”的标准。此外,周边基地直采的蔬菜水果也颇具特色,全部采取臭氧消毒的物理手段,对蔬果进行处理,去除表面附着的农药残留等,为消费者提供无公害优质食材。“对越来越多追求无公害食材、健康饮食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要做他们的首选品牌。”孟云鹏说。
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培养高黏性客户群
“我们曾向500名18-45岁的人群做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7.78%的人对不进超市、菜市场即可买到便宜新鲜的蔬果有需求。”孔培丽说。
国内权威机构的最新研究报告也显示,生鲜电商普及率还很低,只有两成的消费者表明在网上买过生鲜,接近五成的调查对象表明没网购过生鲜但有兴趣尝试,这是生鲜电商的主要潜在用户,也是其被称为电子商务“最后一片蓝海”的原因所在。
然而,潜力虽大,转化难度却不容小觑。研究同时显示,生鲜的高频购买习惯远未形成,一周买一次(或更多)的用户占12.4%,半月买一次的用户占11.1%,偶尔购买的用户占高达65.8%。“有需求、无购买”是生鲜电商难啃的又一块硬骨头。
对此,我省企业纷纷通过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增强用户黏性,这对生鲜电商来说尤为重要。
原鲜本味细致地研究用户的各种需求,例如用户对到货时间早晚需求不一,但又相对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众口难调,于是采取逆向思维,变送货上门到摊点自提,看似没有配送到位,实际上,随着摊点数量增加,消费者自取更加便捷,反而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此外,针对单位、学校食堂等大客户,原鲜本味提供“准净菜”,即择菜、消毒、切菜一条龙服务,节省了客户的人力、时间等成本。
而蔬果果则向消费者承诺,24小时内可无条件退换货。同时,推出包邮日、粉丝回馈日等,增强与粉丝的互动。平台运行半年多以来,已拥有关注用户3万多人,其中黏性用户2500人以上,这部分人每周平均可消费三次,每笔订单的平均价格达到87元。
生鲜电商, 小心这些“陷阱”
1.模式过重,风口上也飞不起来
供应、冷链、物流、门店等线下环节全部亲力亲为,是非常“重”的模式,投入成本大,建设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很难做精做专,对于盈利困难的生鲜电商,极有可能导致“飞不起来”。
2.资金不足,烧钱过后难以为继
生鲜电商还处于市场普及的初级阶段,培育市场、“烧钱圈地”在所难免。如果生鲜电商“粮草”储备不足,极有可能陷入资金困局,难度寒冬,等不到春天。
3.有需求无购买,烙大饼没人吃
目前生鲜电商普及率还很低,生鲜的高频购买习惯远未形成,潜在客户转化难度不容小觑。
4.难以差异化,有产品、无品牌
生鲜产品的品牌属于产地或供应商,不属于生鲜电商,因此,对生鲜电商来说,很难塑造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没有让消费者记得住的产品很难产生高黏性,而没有品牌又能走多远?
5.服务跟不上,易造成用户流失
生鲜产品,新鲜度、时效性非常重要,消费者对品质、时效都非常敏感,只要稍有瑕疵就会严重影响消费体验,而消费体验直接影响用户的去留。
6.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有限
生鲜电商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需要高价来填平。但是,用户的显著诉求却是“低价”。这对生存压力居高不下的生鲜电商来说极其棘手。 整理/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