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玩概念”搞蒙消费者 抢滩市场“价高和寡”

06.06.2014  10:05

多数消费者乐于选择普通瓶装水。 江 杉摄

    □通讯员江杉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周丽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市场上的各种瓶装饮用水又迎来了销售旺季。然而不少市民发现,以往人们常喝的矿泉水一般都在一两元钱左右,可如今,4元以上的高价瓶装水却竞相摆上了超市货架,有的甚至高出普通水价格30多倍,且品种名头也多得叫人眼花缭乱。

     水中“土豪”令人咂舌

    近日,笔者在唐山市几家大型超市里看到,各种品牌、包装、不同价位、容量的瓶装水摆满了长长的货架,光是品种就从过去的四五种增加到了现在的近20种之多,包括矿物质水、纯净水、天然饮用水、活性含氧饮用水、天然苏打水、含汽矿泉水、电解离子水、冰川矿泉水……不仅名称多得叫人眼花缭乱,而且其功能已从单纯的饮用延伸到泡茶、熬粥、煲汤等用途,目标人群也开始细分到运动员、婴幼儿等特殊群体。

    这些被概念化的瓶装水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阵势,其价格更是不菲,4元以上的高价水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一瓶420毫升的矿泉水竟卖到了40元,价钱高得令人咂舌,算起来比花生油还要贵出许多。

    笔者注意到,与普通饮用水相比,这些高价水除了包装更加时尚精致之外,主要是在水源地和营养概念上做文章,比如从意、法、英、日、韩等国家远道而来的进口水,每瓶价格都在7元以上;来自阿尔卑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帕米尔冰川、海拔6000米雪山、地下3000米岩层等珍稀地带的水源,则以“纯天然无污染”和“富含矿物质元素”为卖点,成为高价营销的噱头;有的则大打“健康”牌,标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小分子水团等,售价自然也是高高在上。

     多数消费者不买概念账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这些价格高昂、概念纷繁的瓶装水,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买账。笔者在一家有多个品牌的高价水销售区停留了半个小时,观察到前来选购饮用水的消费者基本都是直接拿上普通矿泉水就走,选购价格都在4元以下,很少有人购买高价水,尽管偶尔也会有人驻足看看,但最终都没有购买。

    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均表示对如此高的价格难以接受,自己不会购买。一位姓张的先生说,他以前也曾喝过几次高价水,口感是不错,但跟普通的矿泉水相比也没有太大的悬殊。“许多时候喝这种高价水是有着某些其他方面的需要,比如待客、商谈之类的场合需要这些东西来撑场面,将它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张先生说。

    在受访的消费者中,超过七成以上的消费者只关注饮用水品牌以及个人饮用习惯等因素,很少有人去关注纯净水、矿泉水和矿物质水等各种概念的不同,他们表示“觉得口感不错,价格也能接受,就一直习惯喝了”。

     如何看待“价高和寡”现象

    笔者从超市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高价水的销量并不大。消费者还是喜欢自己比较熟悉且走“平民路线”的老品牌饮用水,特别是价格在2元左右的水,毕竟在口感上很难分辨出哪种水好,哪种水不好,因此不会花那么多钱买这些高价水喝。高价水一般都是收入较高、追求生活质量的市民或是集团购买,且比较小众,购买群体相对固定,以节假日购买量居多。

    一位多年从事饮用水销售的业内人士认为,某些瓶装饮用水“价高和寡”属于正常的市场表现,应正确看待。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消费者可以追求更高品质的商品,而有需求就有支撑这一需求的空间存在。高价水面向特定用户,主打高端市场,消费群体当然会比较小众。有条件的消费者购买并没有错,普通消费者无须盲从。

    这位业内人士称,之所以形成现在高价水纷争的局面,完全是市场竞争和消费群体分化的结果。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除了生产成本,还有消费者认同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品牌价值,很难说高价是否合理。只要不违反政策规定,消费者有需求,商家也可以提供各种档次的商品或服务,这就是市场。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高端矿泉水尚无行业标准,矿泉水内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标准以及哪些产地的水是优质等,都尚无参考标准。高价水也并不等同于高端水,只有符合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所限定的四类水源地条件之一,且同时具备水源地、水质、市场定位等多种条件,才可被称为高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