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聂瑞平: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以最佳状态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访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葛西劝、徐国栋
记者:不久前,保定市委召开了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以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作为保定发展的方向。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什么判断?
聂瑞平:保定市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的落实会,也是保定未来五年发展的谋划会、部署会。
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河北“十三五”处于“四个时期”。这个重大判断是完全适用于保定的。具体而言,“十三五”期间,保定市第一位的机遇、第一位的优势、第一位的目标,一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从大的形势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中,保定被纳入中部核心功能区,明确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站在了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最前沿。从自身条件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和作风基础,具备了把城市做大、把产业做强、把生态做美、把民生做富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保定发展寄予厚望,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把保定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这是保定面临的重大机遇,是我们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意味着重大责任和重大压力。我认为,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最好的机遇,必须抓住抓牢。
记者:因此,保定市提出的三大主体发展战略,第一条就是协同发展。
聂瑞平:是的。就工作布局和发展路径而言,我们提出“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环境支撑”三大总体战略,第一位的就是协同发展,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必须担负起的政治责任、最宝贵战略机遇和“十三五”期间必须抓好的战略任务。
一是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简单说,就是建设好“两地三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定功能定位,坚持积极承接与主动服务相结合,尽快把保定建设成非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实验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绿色低碳宜居生态文明新区。
二是搭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平台。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谋划、高速推进,加快建设一批平台和载体,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具体包括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交通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势,加快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沿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张石高速、太行山高速、京昆高速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对周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微中心城市;在京广高铁沿线打造一批功能完整、宜业宜居、生态良好的高铁小镇;重点推进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白洋淀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徐水(大王店)经济开发区、安国中药都等功能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国别(地区)产业园,培育一批产值超500亿元、超1000亿元的园区平台。
三是优化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我们将打造最优的政务环境,在全市唱响“来到保定、一切搞定”的营商环境。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对接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大力提升教育、文化、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要瞄准交通率先突破,加快打通与京津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全力推进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太行山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智能化、低成本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记者:这些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聂瑞平:在协同发展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我们与36家央企集团签署合作协议75项,京津保协同发展项目198项,总投资3838.74亿元;初步实现了京津保半小时互联互通;白洋淀科技城、安国中药都、徐水(大王店)经济开发区等“一城多园”建设加快推进,其中白洋淀科技城1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313亿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新发地高碑店物流园区等投入运营;总投资382亿元的长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一期、二期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128亿元的中国电科涞水产业园、总投资120亿元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总投资39.86亿元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乐凯新材料产业园等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长城汽车变速器项目、投资31亿元的晨阳水漆产业园、投资17亿元的普洛斯涿州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一期等项目进展顺利。从9月份开始,保定就迎来全市项目建设的“收秋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的战略优势和发展潜力正在得到释放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