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公投:决定是否向公民按月无条件发2500瑞郎

05.06.2016  20:33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李思默 王宗英)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个成语叫“不劳而获”,这个成语其实是带点贬义的,从小老师教导我们的理念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

  今天,“不劳而获”在瑞士可能会变成现实--因为今天瑞士人民将进行一项全民公投,公投的目的是决定是否将向每位瑞士公民无附加条件地每月给予25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6万元。

  如果这项公投获得通过的话,瑞士将成为全球首个给全民发无条件基本工资的国家。瑞士人发起这项公投的初衷是什么?不工作却能月入2500瑞郎,钱又从哪来呢?这项政策究竟意味着高福利还是养懒汉?

  能不能“不劳而获”?这是瑞士人在本周末要投票表决的一件事。出于对技术可能取代人工工作的担忧,瑞士正在试图为居民发放全民基本收入。

  瑞士将在5日进行一项全民公投,如果公投议案通过,瑞士政府将每月向每名成年公民发放2500瑞士法郎约合16600元人民币,而孩子们也能得到625瑞士法郎。瑞士宪法规定任何请愿书只要获得超过10万名公民签署,即可就当中诉求举行公投。

  据报道,这项“无条件收入”提案的发起人之一名叫丹尼尔·特劳布,从2013年起,特劳布就和一批知识分子致力于推动这一倡议获得通过。在他们看来,如果表决能够获得通过,既能让人们免除了生活的后顾之忧,也会让他们会变得更有创造力。而为什么将数额固定为2500瑞士法郎?特劳布等推动者认为,每月2500瑞士法郎是一个“让人们活得有尊严的基本数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瑞士记者张婧昊观察,其实,对瑞士公民来说,每月2500瑞郎的收入并不是一笔大钱。瑞士2015年公布的贫困线是月收入在2219瑞郎以下,大约合14750元人民币。而瑞士人的税前平均收入高达将近6500瑞郎(约合人民币43207元)。与高收入相对应的,就是瑞士的高物价。据统计,作为世界上消费最贵的国家之一,在瑞士一顿饭人均大约花费20瑞郎(约合130多元人民币),在市区,每平米房价也是高达大约是1.1万瑞郎(约合7万多人民币)。所以这样看来,月收入2500瑞郎对当地居民来说是不太够花的。

  不工作也能拿到钱的计划听起来不错,但大多数瑞士人对这一“天上掉馅饼”的提案并不买账。此前,一项1200多名瑞士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2%的人会投反对票,仅有24%的人会投赞成票,另有4%的人仍然犹豫不决。有反对的瑞士民众就表示,这会让人们失去继续工作的动力,同时税收也会被提高。

  尽管这项提案现在已经进入了公投程序,但并不意味着会通过。而对于瑞士政府来说,最头疼的是这么大一笔钱从哪里来?据瑞士政府的估算,如果方案获得通过,瑞士每年将为此支出2080亿瑞郎(约合2099亿美元)。其中,1530亿瑞郎将直接来自税收,另外550亿瑞郎来自社会保险、社会辅助支出等账户。而瑞士2016年的财政预算也仅有660多亿瑞郎,所以这笔开支相当于瑞士年财政收入的三倍多。张婧昊介绍说,目前,瑞士国内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政党,都并不支持这一“直接发钱”计划。

  到目前为止,除了绿党及左翼社会民主党内的少数人,所有其他政党都建议选民否决这个动议。此外,商界和经济学家对此也不买账。根据瑞士经济联合会的分析,若该动议得以实施,政府非但无法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反而将增加近1400亿瑞郎开支,这将会使瑞士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7%,对该国的竞争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瑞士联邦委员会和瑞士议会都是反对这一提案的。

  其实,瑞士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要给全民发平均工资的国家。去年,芬兰也曾经提出要给国民每月发放800欧元的“国民基本收入”计划,最终提案将于今年的11月出炉。此外,高福利俱乐部的其他国家,比如加拿大、荷兰也正在考虑这一方案。那么,无条件收入对瑞士经济和社会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看来,负面作用更大。尽管瑞士的人均GDP非常高,但是他这样做对政府的财政开支的要求大幅提高,主要3/4要来自税收,那就要大幅度加税,大幅度的加税对企业未必是一件好事,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另外,有一部分人可能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下降了,他基本生活有保证了,他稍微再干一点就不只2500瑞郎了。所以有人估计,这么做的结果瑞士的GDP要下降,削弱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瑞士是著名的“公投之国”,从1848年至今,瑞士已经进行过570多次全民公投,这个数字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公投次数的总和。不过,事实上,大多数发起的提案都被瑞士人通过投票否决了,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投票。比如说,2012年,瑞士民众就否决了把带薪假期由4周增加到至少6周的提案。而对于这项“无条件月薪”的公投,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表决通过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最终公投结果如何,还要等到今天晚些时候才能揭晓。(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