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两环 看发展】吃的是钢 挤出的是“金”
将粮食加工面包,价钱就会翻番;把钢铁加工成易拉罐、汽车板,同样也会身价倍增。遵化市一批产钢的企业转行做起了“吃”钢的买卖,用过剩的钢材生产出畅销的工业品。从产钢卖不出去的焦虑到“吃”钢赚大钱的痛快,遵化的钢老板们明白了创新转型才是硬道理。大型系列报道《走两环看发展》,请听《吃的是钢,挤出的是“金”》。
在遵化制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张张钢板通过传送带运送到机器上,依次经过拉伸、烘干、印刷等16道工序,不到十分钟,就“吐”出了一排排印有“百事可乐”字样的饮料罐,公司副总经理赵强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需要吃掉1万多吨钢材。
赵强:“现在生产线上正在生产的百事可乐,每分钟1800个。”
相对于制罐业,装备制造业在遵化更称得上是“吃钢大户”,生产矿山机械设备的冀东盛方公司就是一个典型。
公司董事长李刚:“矿山设备全部是大型耗钢,哪套设备抄起来都是一二百吨,几十吨。”
在遵化工业园区,记者看到一排排白墙蓝顶的厂房错落有致,一辆辆装满钢材的货车进进出出,一组组崭新鲜亮的产品码放整齐。遵化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国义边走边说,这些吃钢企业大多是在这一两年之内涌现出来的。从2008年开始,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影响,钢铁市场逐渐低迷,本地大量的钢铁卖不出去,一度让遵化这个钢铁大市犯了愁,吃钢咽铁是市场逼出来的创新。
杨国义:“又不能马上把我们现有的钢铁企业去关门啊、压产啊,那种情况下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当地消化,吃钢板的加工项目越多越好,也就是咱们说的产业链延伸。”
沿着这个思路,遵化市引导钢铁企业把钢材加工成各种下游更高端更赚钱的工业产品。
市工信局装备工业科科长岳洋:“在财政资金上,向重点项目企业倾斜,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开发;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专项资金,帮助这些耗钢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吃钢的企业多了,原来的过剩钢铁,现在反而他们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冀东盛方公司董事长李刚:“你像在当地采购,唐山附近的运费最多50块钱一吨,鞍钢宝钢原材料到我们这,运费一吨就差200多,你像我们一个28米的井架就得120吨钢材,你就节约多少成本啊?”
走进冀东盛方公司组装车间,几十台长达4、5米的提升机整齐的堆放在组装平台上。冀东盛方公司技术总监耿荣友指着这些由钢铁变成的庞然大物说,这些上百吨重的提升机相当于矿井的电梯,虽然看着粗苯,技术含量可不低。
耿荣友:“只要是出现异常的情况了,电控这一块儿马上反应,对提升机实行紧急制动,你比方说,在钢丝绳提升过程中断裂了,这两个楔子啪就上去了,锁住罐道绳,机子就不往下落了,制动过程就是100毫米以内,就能站住。”
发展吃钢产业,拉长钢铁产业链是唐山这个钢铁大市做强支柱产业的战略选择。目前,光在遵化就有吃钢企业241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每年能消耗本地钢材79万吨,还给当地贡献了不少税收。
尽管如此,大量企业低端钢材过剩仍是遵化做强钢铁产业最头疼的事儿。遵化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国义说,京津冀一体化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他们需要做的是创新、升级,只有出好钢才有好日子。
杨国义:“我们的钢铁品质低,还是属于这个粗钢范畴,必须要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了,它的产品空间就大了,附加值还高,一吨钢等于你十吨钢的收益。”(河北电台记者史建中、陈剑晨、孙振宾,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