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覆灭的七大征兆:多尔衮算命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成功地发动了著名的武昌革命起义。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一),陕西与湖南同日举义,成为全国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两个省份。紧接着全国共有15个省相机响应,发动起义并取得成功。按农历干支纪年法,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由孙中山、黄兴建立的同盟会等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成功的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中华民族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大凡一个社会走向崩溃、灭亡,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征兆,这种征兆其实是一个社会预测,并没有什么神秘。
征兆一:多尔衮算命
当年,清王朝开始问鼎中原,挥师入关时,摄政王多尔衮护卫年仅六岁的顺治皇帝福临进入北京。走到京郊的青龙桥,遇到了一个算卦的瞎子老头,只见他的卦摊高悬一幅对联,“眼瞎能明古往今来事,手残善断痴男怨女情”,多尔衮一看,这不是我正要问的吗?反正他看不见,不知道我是谁。于是,便上前问到:“听说,关外的军队开进来了,不知他们能不能坐天下?”“能坐天下。”算命瞎子不假思索地肯定回答。多尔衮暗喜,又问道:“能坐多久?”算命瞎子没有正面回答,却说出了让多尔衮且惊且喜的两句话:“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得之者,摄政王即多尔衮,孤儿寡母即孝庄及其子福临。(顺治帝);失之者,摄政王即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孤儿寡母即隆裕太后及宣统皇帝溥仪。前者,清军入关这样改朝换代的大事,纵是瞎子,看不见,也该听见,明与金长期对峙,其宫廷内幕自然会成为谈资,瞎子所言不足为奇。后者,所言,似有先见之明,其实,也只是说出了王朝衰败的一般规律。试看历史上的王朝,灭亡之际,那个不是皇权暗弱,权臣当权,孤儿寡母临朝吗?
征兆二:顺治问国运
当顺治称帝时,蒙古高僧哲布尊丹巴从恰克图前来祝贺,顺治问清朝的国运,他说:“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十帝即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帝即第九个皇帝光绪,囚当指他被囚禁于瀛台。一帝在幽州,当指宣统,他在幽州北当满洲国儿皇帝。如果此语真是这位蒙古高僧当时所言,那就真的有些神奇了。他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
征兆三:北京城门的对应
又有人说,元明清三个朝代灭亡的年号,对应了北京的三个城门名。元朝亡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元亡,明洪武元年),对应了正阳门;明朝亡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亡,清顺治元年0,对应了崇文门;清朝亡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对应了宣武门。其实,这显然是后人的一种附会,因为元朝灭亡的时候,尚没有故宫,更没有正阳门,何来对应王朝的命运呢?北京的九个城门本来就是王朝功能的最为形象的体现。(南有三门:正中有正阳门,故宫正门,是皇帝御用专道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东有崇文门,是科考的学子进京和税收银子进京的通道,是元大都十一个城门之一,原名文明门,明改为崇文门、哈达门(哈达王府所在地),按其谐音称为哈德门;西有宣武门,专门是杀罪犯的地方。明初称顺城门,后改为此名,与崇文门对应,按左文右武的礼制而建。北有两门:东有安定门,西有德胜门,为出兵打仗专用通道。出兵从安定门出发,表明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天下安定;返回由德胜门入城,表明得胜凯旋而归。东有两门:北有东直门,是专门运送东北木材及特产的通道;南有朝阳门,是专门运送南方漕运而来的粮食及物产,因打开城门,即面对初升的太阳,故而得名。西有两门,北有西直门,是运水的专用通道,具体即将玉泉山(西山)的泉水运入城内;南有阜成门,是运煤的专用通道,具体是讲门头沟一带的煤运入城内。九门各有功能,现有名称,大多是沿用清朝的。清朝的京兆尹(即北京市市长),称为九门提督。他管的就是这九们的事。说它象征元、明王朝的国运显然不能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