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哥访两会]王志刚:教育扶贫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4.03.2017  05:19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河北网聚焦2017全国两会系列视频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筱雨。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了达成在2020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必须持续加大扶贫力度。我们今天邀请的嘉宾是全国人代表王志刚,请他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

  问题:您听完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您感触最深是哪些方面?

   王志刚: 克强总理报告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文风朴实的好报告。他在谈到2017年的重点工作时,谈了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这里边谈到了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总书记谈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掉队。尤其谈到了要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因为我们是农业大学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扶贫的问题上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感触比较深。

  听到总理的报告以后我们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在在教育扶贫方面肯定是农业院校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题:要做到精准扶贫,您认为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王志刚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所有的问题要想干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就是人的素质。没有人什么事都干不成,因为我们是搞教育的,为什么国家说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因为没有教育没有高素质的人,任何事情都干不成。

  对于扶贫工作也是这样。首先要明确脱贫的主体是谁?是农民。扶贫的主体好像就是社会,所以这两个问题关系和功能要先摆好,主体是农民所以要先解决农民的问题,就是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从事农业产业的这些从业人员,现状是什么呢?由于多年来升学、就业、征兵入伍还有外出劳务输出可以说农村里边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都已经离开了农村。

  所以导致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恰恰是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人为主,年轻人很少。这些人主要靠传统的农业技术来从事农业生产,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应该说不是很强,那么对于这些人的脱贫怎么办?这就要大量的靠外围的扶植,要派技术人员、派专家、派企业家结合我们国家的政策金融企业这些齐发力一起上,带领他们脱贫奔小康。但是这种外在的这些因素呢往往是不会很持久,如何激发个人农民自身的素质呢,我认为要从培养新一代的职业化的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在前年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我是提了这样一个建议,所以前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你们注意八个字的一句话最短的,那是采纳了我的建议,就是要培育新兴?职业农民。这个职业农民和农民是有区别的,过去我们说的农民就生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职业农民就是说把农业作为一项职业来对待,和其他的产业工人甚至和公务员和从事商业的都是不同的职业。这种职业农民要需要增强他的科技素质,增强他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说他自身的科技素质、产业发展、应对市场等等这些人新型的职业农民将来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后,那面貌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就说通过这些对农业的从业人员要分类,老的怎么办,老的接受能力差了你就领着他干,教他一些简单的生产技术。

  那么真正将来解决农民的问题要靠新型的职业农民这些农业的企业家,农业的高水平的从业劳动者,他自己能够又掌握科学技术,又能够对接市场,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这样的话农业产业自身就强壮了,这就是先解决人的问题。当然在这里面教育要发挥很好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先扶志,农业的从业人员或者是农民要有这种内在的脱贫激情和信心,不是说总是被动的光靠一些政策性的救助,一旦政策性的救助失去以后他又回到原状,他自身并没有这种内在的动力。

  问题:在您看来,这种推动农民脱贫的内在动力关键取决于什么因素呢?

   王志刚 :那么这种内在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他自身的内在能力,一个人能力不强的时候你再有志,那你也是空立志。第二个就解决智慧的智,这种扶智要体现在各种培训跟要上,教他掌握从事农业生产当职业农民,农业的企业家所具备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这两方面解决了以后农业从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就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外在的政府、科技部门、企业家、金融市场再一起上。那个时候这种脱贫我认为那就是真正的脱贫,像总理报告谈到严格防止假脱贫和被脱贫。

  现在可能这种现象多一点被脱贫、假脱贫,实际上好多东西就是靠政府扶植输血发挥的作用,自身的造血功能并不强,所以总理谈到精准扶贫教育扶贫,防止假脱贫、被脱贫我觉得要从扶智和扶志,扶他的志气和智慧,解决内在的因素问题,然后外在因素再发力,这样的话那就是真正的脱贫,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农村贫困地区就不会像现在这种面貌会发生大大的改观。

  问题:您认为教育扶贫应该如何紧密融合到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去呢?

   王志刚 :这个事情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有一个顶层的设计。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如何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来综合发力,当然这种顶层设计还是要政府来做,教育部门应该是积极参与进去,政府也应该是把教育部门给他吸纳为整个扶贫里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配任务就像我刚才说的从技术培训开始。但是这种培训不能像过去似的都是单项的技术,要培育一些具有比较强的操作能力的劳动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农业技术,还有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

  我们教育培训要跟上,培训最好是从大学生,从中专生来抓起,把已经离开农村的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或者说有志于在农村去建功立业的年轻人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把这些人培训以后给他用政策的驱动力然后回到到贫困地区从事这些农业的生产,一定要解决人的问题。不然的话现在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在种地,再过十年六十岁他还怎么种地啊?他的体力。那么六十年以后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必须提前布局,不然十年以后农业没有人从事了,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断粮,贫困地区这些同志们六十岁以后失去劳动能力了,那么怎么办呢?偏远地区不可或缺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怎么办?要培养这些最好是原籍的年轻人给他们培养起来。

  问题:在有的人看来教育扶贫的成效并不是马上立竿见影,但却是最长效的扶贫方式,您怎么看呢?

   王志刚 :教育脱贫首先是扶智慧,他自身有了本领就立起来了,不然的话他没有本事你空立志也不行。我觉得在这些方面我们教育脱贫就是应该来承担这个责任。当然,除了农业高校以外,所有的教育都要一起上。因为现在贫困人口有几千万,前几年说有八千万,现在减到四千万,四千万也是非常大的群体。综合教育、年轻的孩子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这些也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当然总理在报告里又谈到了办好优质公平教育,就是说我们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教育的问题要体现一种公平和优质,要把这些贫困地区农村的各类各级教育都要实现优质化,这样的话这些地方年轻一代的人将来培养的都是高素质劳动者,这样的话就能实现长久的脱贫,所以我说真正解决脱贫的问题从短时间看靠政策、靠科技,长时间看靠教育,没有第二条路,一定要解决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