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行动

17.09.2014  13:07

猎抓2014”行动办成员在工作

    2014年9月8日,下午3点过,一架白色空客380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飞机很快与登机桥完成对接,静静地栖在阳光下。航站楼通道内,一些身着空管制服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进行舱门开启前的调度准备。他们步伐迅捷,神情严肃。

    “从埃博拉疫区来的。”有人小声说。

    十几分钟后,这架来自尼日利亚拉各斯的航班开启舱门。数以百计黑皮肤、白皮肤和黄皮肤的乘客陆续穿过登机桥,涌进航站楼的规定通道。

    不少人戴着口罩。

    刘冬站在避开人群的另一条通道口,又大又深的眼睛盯住舱门,一动不动。这位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下称经侦局)副局长在等待一行身份特殊的中国旅客。

    当所有乘客都离开机舱后,这一行5人终于出现。看见带头的那个戴眼镜、穿笔挺衬衫的人时,刘冬始终保持向下的嘴角忽然上扬。

    他露出了笑容,大步朝那人走去。还未到跟前,那人也看见了刘冬。他丢下行李,双脚并齐,胸膛挺直,挥起右手,来了个标准的敬礼。

    “领导!

    几乎同一时间,刘冬也完成了回礼。接着,两双手紧握在一起。

    “辛苦了,回来就好!”刘冬说。

    能让这位副局长带着3名警官和一束鲜花专程赶来接机的,是公安部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他们此行成功押解回一名已在非洲藏匿10年的犯罪嫌疑人。

    2014年7月22日,公安部部署代号为“猎狐2014”的行动,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在多个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公安机关各有关警种和部门密切配合,“猎狐”力度空前。

    截至日前,这支“猎人”团队,已从海外带回71名“狐狸”。

    “数字每天都在变化。”身为公安部“猎狐2014”专项行动办公室负责人的刘冬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多个行动小组已追踪着精准的线索撒出去,展开全球范围的搜捕。他期待着,“这一波涟漪要荡开去,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