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0年净增1122万城镇人口 特大城市增至6个

09.10.2014  07:44

   (原标题:我省新型城镇化跃上新台阶)

  今年是石家庄建通街道“蓝领之家”成立的第5个年头。在“蓝领之家”的负责人牟红眼中,5年来,这个以服务外来务工人员为职责的机构,虽然服务人数大幅增加,但随着城市在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门槛的降低,以及各项进城配套政策的完善,工作越来越好做了。

  在邯郸,成立于去年的邯山区新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也正从单纯的事务帮办,向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的技能水平、文明素质等方面转变。

  这些机构服务内容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近10年来,我省进入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力度最大、建设水平最高、取得成效最好的黄金期。

  从2003年开始,我省加快了城镇化进程,2013年,省委又明确提出,把县城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从2003年到2012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了13.3%,达到46.8%,增幅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全省城镇人口10年净增1122万人,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由3个增加到6个,人口超20万的大中城市增至17个。

  在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时,各城市不断扩容提质,承载力明显增强。从2003年起,着眼于构筑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支撑,各地相继启动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实施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规划的引领下,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空前加大。2013年,全省仅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就达495.7亿元,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8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围绕“让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省各地城镇化发展更加注重生态与绿色。到今年7月底,全省65%的县城成为省级以上园林城,秦皇岛、唐山、邯郸所辖县(市)的城区,全部成为省级以上园林城。

  演绎财富传奇,是在路变宽、楼变高、城变美等有形变化之外,人们寄予新型城镇化的更高期待。利用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各地加紧产业布局,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几年间,我省各地通过城中村改造、拆迁拆违、“进二退三”,城市中心区实现了“腾笼换鸟”,原来的破烂厂房、污染企业蜕变成了金融、商贸、物流、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城镇化的核心是“”。在户籍改革不断破冰的同时,近年来,我省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探索把他们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等措施,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两年前,从宁晋来石家庄的王翠宁,在“蓝领之家”帮助下,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开了一家服装缝纫店,当上了小老板。经济来源稳定后,其9岁的儿子也在石家庄市就近上学。“刚进城那会儿没着没落儿的劲儿没有了。”王翠宁说,白天上班挣钱,晚上跳跳广场舞,她感觉与这个城市已融为一体。

【延伸阅读】
  • 石家庄政区调整原因:地小人多扩围加速城镇化
  • 李克强强调: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 城镇化深化改革就地持续进行
  • 地方债资金来源“影子银行化” 城镇化融资新渠道
  • 李克强与进城农民掰手指数城镇化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