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片名翻译差别大 直译往往力不从心
■ 新闻背景在《变形金刚》热映之际,中国台湾媒体以一篇题为《擎天柱、威震天是哪位?变形金刚差“译”》,引起两岸三地关于外国译名的讨论。直译好还是意译好?擎天柱好还是柯博文好?贝克汉姆好还是碧咸好?且看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三位影评人对本地译名特色的观察分析。
大陆
● 直译往往力不从心
● 四字译名走红批片
你看过《怀疑》、《滑铁卢的桥》、《伟大的瓦尔茨》、《随机收获》这几部经典电影吗?哪尼,你确定是经典?换一个问题,你看过《深闺疑云Suspicion》、《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和《鸳梦重温Random Harvest》吗?当然之前四部电影的名字有三部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一是想说明有时候直译害死人,二是想说明我们曾经有过多么美好的译名,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台湾、香港还是大陆,这些美丽的译名都逐渐消失。
从录像厅岁月到DVD年代,我们接受的好莱坞电影大半都是港台译名。直到1995年,那是一个春天,大片来了。大约一年只有10部电影的编制,人们的工作更容易兢兢业业,所以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到的第一部大片The Fugitiive不叫《逃亡者》而是叫《亡命天涯》。随后几年,片名的翻译大多中规中矩,以直译为主,辅助以意译,还贡献了《碟中谍》这种信达雅兼备,且完爆港《职业特工队》、台《不可能的任务》的好名字。但是2004年的灾难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似乎开启了内地公映版标准片名直译的潮流。《后天》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备受耻笑。
又过了几年,好莱坞进入漫画“超级英雄”时代,反正就是各种侠,剩下的超级大片《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环太平洋》……不是约定俗成,就是一目了然,根本没啥发挥空间。即便如此,这期间还是有人脱颖而出。The Bourne Identity和Inception,前者被译为《谍影重重》,没有叫做《伯恩的身份》,后者被译为《盗梦空间》,曾有国内媒体报道过,影片在筹备阶段时曾被定名《奠基》,哪个既符合影片本意又吸引观众?不用说了吧。
其实,直译也并非全然不好,有时候简单明了的名字并不比那些时时刻刻憋着劲儿要博眼球的名字差,估计很多人会选《无耻的混蛋》,而对《希魔撞正杀人狂》感到莫名其妙吧。
好莱坞每年都有大量影片是以一个或两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当这些人在国内不是如撒切尔和尼克松这般有名的时候,直译的力不从心就显现出来了。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阿X正传,比如 大名 鼎鼎的《阿甘正传》、茱莉亚·罗伯茨封后之作《阿莲正传》。还有一招则是在名字之余加上一些有冲击力的修饰词或者人物特征的阐述词,比如《魔女嘉丽》、《侠探杰克》。但正是由于这种类别的片名发挥空间极大,因此产生了非常多经典又美丽的名字,如《末路狂花》,谁想看《塞尔玛和路易斯》?还有《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简直是创造了一种句式有木有?至于《一树梨花压海棠Lolita》,已经上升到学贯中西的高度了。
不知道是不是从《亡命天涯》得到了启示,此后许多年里批片的名字大多是四个字,而且套用在N个电影上都合适,《地铁惊魂》、《天际浩劫》、《寻龙夺宝》、《整编特工》、《终极快递》、《玩命追踪》、《惊天危机》……如果说这些都还勉强能接受,那么《特工强档》(七级公务员)这个名字到底是为哪般?小公务员男主不知情下娶了一位特工女友,现成的“靓名”任你二选一吧:《我的特工女友》或《我老婆是特工》。 □小麦(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