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深圳“高交会”窗口看河北制造如何向河北创造跨越
□记者 吴新光
透过第十九届深圳“高交会”这扇窗口,人们充分领略了深圳创新创业之城的魅力。中国科技之城——深圳,对正在“奋力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征程”的我省来说,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连日来,记者看展馆、访企业,和参会嘉宾、企业老总谈发展、议思路。
高交会尽显创新特质
能说能走能逗人开心的家庭智能机器人、头戴3DVR移动影院、可卷起来的薄如纸的柔性显示屏、身临其境的VR动感游戏、世界首创的DPU固态硬盘……
11月16日,行走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展馆,高科技之风迎面扑来,让人脑洞大开,直呼过瘾。展览主题涉及人工智能、VR、AR、无人驾驶汽车等国内外高科技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高交会一如既往成为高科技前沿领域的“技术风向标”“行业风向标”和“创新风向标”。
深圳天启集团参展高交会,带来了飞行机器人、SkyX背包等“黑科技”产品,展台现场观众争相体验、一试身手。天启集团让记者倍感亲切。9月20日,雄安光启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河北,雄安新区首家军民融合创新平台——雄安光启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冀深合作,成为本届高交会一大亮点。被誉为“制造业的阿里巴巴”的深圳硬蛋科技,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已落户香河机器人小镇。该公司参展高交会,带来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品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在AI咖啡场景中,机械臂能够听懂语音指令惊艳表现,就归功于硬蛋实验室最新研发的K-系统的强大功能。
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经验河北借鉴
从2008年到2017年,深圳强势打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以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产业确定为四大未来产业。
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主引擎,进而在4G、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柔性显示等多个细分领域领跑全球。深圳自主创新体系呈现出“6个90%”的鲜明特征: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者、组织者和风险承担者,培育出3万多家创新型企业集群。
深圳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质量引领未来的探索,以及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发展实践,已成为全国转型发展的宝贵样本。
高交会赋予深圳的,不仅是会展经济的巨大收益、成交金额、高科技产品展示,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软实力提升。业内专家指出,廊坊“5·18”经洽会作为我省一张靓丽的名片,也应从大而全的综合性展会嬗变,聚焦小而美,聚焦我省亟需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创新创业。未来不应再局限于会展经济,应扩展至科技与资本对接,向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育上发力。
河北
让创新的轮子转起来
许多来参展高交会的河北企业表示,能通过此次高交会找到合作伙伴,带回一些新产品新技术。
深圳——河北,两地之间如何填平创新差距之间的鸿沟?
省长许勤表示,创新是破解结构性矛盾的“金钥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精准发力做乘法,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参会的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杨亚飞博士也深深被“智慧雄安、创新雄安”所吸引:“大普微电子致力于打造世界首创的数据存储处理器芯片(DPU),DPU产业链能带动上千亿的产值,目前研发在深圳,今后可以到雄安新区投资设厂,我相信今后雄安新区将汇聚京津外溢的芯片人才。”
近两年,我省先后获批建设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京津科研创新成果在我省转化提供了重要载体。下一步,要抓紧建立省部、省市协同共建机制,完善“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创新链条,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017年9月底,我省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恰似一声春雷,我省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然来临。引进高水平海内外人才、选准“大智移云”等战略发展新引擎……我省已经在大踏步赶超。
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张携手举办2022年冬奥会、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我省有理由大踏步由制造大省向创新大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