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治霾从巷战到海战
计划每年投资两亿元,实现PM2.5年均浓度降低0.92微克/立方米。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发布了《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和船用低硫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利用资金补贴,鼓励航运企业使用岸电或低硫油,以推进港口船舶大气污染治理。
此举使全国治霾战场首次从城市“巷战”转向“海战”,也让深圳成了亚洲范围内较早开展港口船舶污染实质性治理工作的城市。
停靠14小时可获万元补贴
《办法》显示,对于使用低硫油并符合相应申请要求的航运企业,深圳将根据使用燃油硫含量的区别,予以75%~100%不等的用油差价补贴。使用岸电并申请加入深圳港绿色公约等的航运企业,可享受0.7元/度的岸电优惠电价,差价费用也将得到全额补贴。
根据《办法》规定,凡是在深圳行政区域内开展岸电设施建设和提供岸电使用的港口企业或者船舶靠泊期间使用岸电或低硫油的航运企业,都可以按要求申请相关补贴。
“按计划,全市每年将投入两亿元专项用于补贴,或可实现PM2.5年均浓度降低0.92微克/立方米。”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水生表示,机动车经过多年治理,排放水平远远好过船舶,同样的钱投在仍属无控制状态的船舶上,得到的效益会多很多。
深圳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举例说:“船舶在靠泊港口时转用低硫油,靠岸时用插电来提供电力。今后一艘4万吨级的集装箱船,如停靠深圳港14小时,可获得1万元左右的补贴。”
不过,按照深圳港口治理路线图,目前此政策仅为提倡性举措。李水生说,深圳港口船舶大气污染治理,将逐渐从自愿走向强制,并期待在2018年实现珠三角港区建立硫排放控制区的目标,之后会强制船舶执行。
一艘船的污染相当于50万辆货车
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集装箱吞吐量不断突破,港口的繁忙无形中为污染穿上了隐身衣。据了解,深圳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港口船舶排放已成为深圳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根据深圳市环科院的计算,海洋船舶污染是深圳二氧化硫第一大污染源,占全市总排放量的66%,氮氧化物则仅次于机动车和火电厂,占到14%,排放细颗粒物(PM2.5)占5.8%左右。
“船舶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海上火电厂’。”李水生告诉笔者,根据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相关报告显示,一艘使用3.5%含硫量的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负荷行驶,一天排放的PM2.5相当于50万辆使用国四油品的货车。
“船舶靠泊期间使用岸电和低硫油必将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李水生表示,根据深圳市相关部门测算,《办法》实施后,全市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6000吨,相当于3座妈湾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颗粒物约450吨;减排氮氧化物约2300吨,预计可使全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1.2微克/立方米左右,PM2.5年均浓度下降0.9微克/立方米左右,氮氧化物年均浓度下降0.5微克/立方米左右,“这将对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