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忆淞沪抗战:八百壮士孤军坚守 女童子军送国旗
从2005年开始,淞沪抗战纪念馆启动了口述淞沪抗战的采访和研究,陆续采访100多位老兵。目前健在的仅30多名。本报记者颜维琦摄
从2005年开始,淞沪抗战纪念馆启动了口述淞沪抗战的采访和研究,陆续采访100多位老兵。目前健在的仅30多名。本报记者颜维琦摄
上海宝山吴淞口,万里长江从这里一路奔腾入海。站在53米高的淞沪抗战纪念塔上极目远眺,吴淞口全景尽收眼底。
正是早晨,纪念塔所在的临江公园,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散落在各处,一旁的孩子们跑着,跳着,推车里的婴儿也享受着这夏末秋初的雨后清凉。
江上水波翻腾,江边绿草茵茵,77年前的淞沪抗战硝烟早已散尽,静默的石头和文字仍在诉说,提醒着那段不会被遗忘的历史。
罗店的苦战
淞沪抗战纪念馆书记沈建忠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宝山县城的旧址。在这里建设纪念馆,是因为1932年一·二八、1937年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都在宝山。眼前的临江公园,正是当年“姚子青营”壮烈殉国之地。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我爱国将士英勇抵抗。九月一日至七日宝山县城守军姚子青营多次抗击日军猛攻,全营壮烈牺牲,姚子青时年29岁。”公园的草坪尽头,一方大石上,一笔一画遒劲有力。
“吴淞打得惨,罗店打得更惨。”沈建忠说。罗店是宝山县的一个大镇,标准的江南水乡。镇上水网纵横,光是水陆码头就有多个,全镇有几百家大小商铺,各种民居千间,人口密集。罗店的战略地位至为重要,不仅关乎上海的安全,一旦罗店失守,敌军就可占领宁沪铁路,完全切断中国军队退路。
“当时我们在这里打得非常苦,多少人进去了就没再出来。”103岁的淞沪抗战老兵杜重石说。时隔77年,忆起当年的场景,老人依然历历在目:“我们的队伍每天一个师一个师地开往前线,有的师上火线之后3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5个钟头,死了三分之二。五天五夜打下来,我们一个军的人马,只能勉强编成一个旅。”
川军、桂军、湘军……各省部队火速开往上海前线增援,和中央军一起投入战斗,小小的古镇集中了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这也是淞沪抗战中最激烈的一场阵地战。中国军队第18军司令部在1937年9月3日油印的《罗店十日战记》中记载:“罗店一镇,目前为敌我必争之要点。苦战旬日,异常惨烈,敌军伤亡已逾3000人,我军阵亡官兵5000余人。”
罗店争夺战一直打到10月底,几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双方死伤两万余人。因其惨烈,也被称为“血肉磨坊”。“当时的中国军队武器落后,以步兵为主,而日军则是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然而就是这样的军队,以血气之勇弥补武器之劣,誓与阵地共存亡,无论伤亡严重到什么程度,也决不后退半步。”沈建忠说。
整个淞沪抗战中,日军投入兵力28万,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长达3个月的淞沪抗战中,先后有70余万中国军队与敌拼搏,毙敌4万余人,自身伤亡20余万,上海最终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