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舆论看好中国经济转型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但海外舆论和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有序进行,多项改革举措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他们还认为,中国有充裕的政策工具,足以影响货币市场,不需要推出量化宽松(QE)政策。
政策工具充足无需量化宽松
伴随近来降息降准、地方债务置换等政策出台,“中国版QE”被一些西方媒体传得沸沸扬扬。专家认为,市场和媒体的猜测“完全是误解”,中国当前的政策处境与美国、英国和其他执行QE的国家并不相同。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文章指出:“中国没有QE的需要”。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说,中国拥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政策工具来提振经济增长,并不需要出台QE政策。中国当前利率水平远高于零利率区间。美联储、英国央行等发达国家央行都是在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后才启动QE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阿尔弗雷德·席普克说,中国央行近期释放流动性的举措有助于缓解信贷偏紧,利于避免经济过度减速。外界仅凭中国近期采取宽松措施这一点,就猜测中国即将采取QE政策,显然不甚妥当。
海外学者也注意到,即便在降息的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定向宽松,“避免到处撒钱的做法”,引导资金流向有需求的实体经济部门。
对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认为,此举有利于降低偿债成本,减少财政风险。
调整有序进行改革提供支撑
经合组织6月3日发布最新报告称,在迈向“新常态”过程中,中国经济虽然增速继续放缓,但结构调整正有序进行,多项改革举措红利初显,经济“稳增长”具备有力支撑。
经合组织强调,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有序进行”,并列举大量例证: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投资,消费将保持强劲势头;银行贷款更多用于生产性用途;国家对部分企业的隐形担保正在取消,更好的风险定价机制在形成;私人企业贷款难问题有所好转,减税政策惠及中小企业……
席普克说:“通过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本和劳动力流向产出更高的领域,中国经济中长期将赢得更可持续的增长。”
经合组织认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具备多重动力,除结构改革带来的红利之外,城市化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带来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货币政策放宽、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等措施支撑着短期经济增长。
海外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在金融、财政和行政管理三个关键领域的改革进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外商信心回升投资现新趋势
海外学者相信,在政策驱动和影响下,国内外市场将逐步接轨,中国经济、产业和股市会进入理性投资和发展的轨道。这将有利于提升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英国《金融时报》和浙江省商务厅6月9日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浙江投资报告》显示,外商投资中国信心回升,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旅游、信息、消费等产业成为外商投资新趋势。
调查显示,过去国外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看重的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推动国外投资中国的首要动因。有43%的受访者提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首要因素,政策环境稳定和产业配套完善居次。
中国欧盟商会6月10日在北京发布的《2015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在华欧洲企业正在积极迎接“新常态”,中国仍是多数欧洲公司排名前三的投资目的国。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我们仍(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目前,我们没有观察到有欧洲企业撤离中国。”
席普克说:“我完全赞同中国潜力巨大的判断,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我对此感到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