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控治雾霾 河北14日风来霾散

11.12.2015  16:58

   导语:不靠“”治雾霾,在国新办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京津冀三地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加强联防联控,携手治理雾霾。

资料图。

   京津冀联防联控治雾霾

  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11月,我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4.5%。北京PM2.5累计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6%,但这与公众期望相比仍有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将是一场持久战。今年以来,我省在加大压减过剩产能力度的同时,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预计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将增长10%以上,全年有望新增高新企业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0家。我省提出,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防治,针对高耗能产业强化治污措施并加强监控。同时,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解决农村散煤燃烧等能源利用问题。在针对各地实际出台治霾措施的基础上,三地正谋求联防联控、协同治霾。不久前,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三地将启动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人员调配、执法时间、执法重点三个统一。

   京津冀治霾共识防污排放严格执法有难度

  近日京津冀地区遭遇严重雾霾,如何采取措施进行空气污染治理引发各方关注。对此,李士祥指出,治理雾霾既要自我主动作为,又要三地联防联控。

  尹海林表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污染排放量太大。同时,今年冬季北方地区的湿度很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治理雾霾方面,京津冀确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今后再有这种大的雾霾天气,加强预警预报,三地联合统一行动。

  杨崇勇指出,河北省治理雾霾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六大耗能产业,以前占河北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高的时候占到70%,现在经过调整,还占接近40%,这么大量的调整还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在能源结构方面,河北省非化石能源用得非常少,煤炭使用量占到能源使用总量的80%—90%,所以污染非常严重。

  杨崇勇说,下一步要加快京津冀三方之间应急机制的完善,建立更多的监测点,遇到严重雾霾的时候京津冀三地要互通消息,尽快采取应急措施。但是有些企业白天看不到污染,晚上半夜的时候,没有执法人员的时候就要偷排。所以,监管部门既要采取治污措施,也要及时监控,随时发现。

   环保部组织权威部门分析雾霾成因

  环保部组织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十几家国内一流科研单位组成专家组对此次严重雾霾污染的成因共同进行研究分析。

  专家给出的结论是,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上低风速、低混合层高度以及相对较高湿度的不利气象条件,使得污染物快速累积,促进了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形成。

  就气象因素,专家表示,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处于不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风速小于北京市冬季3米/秒左右的年均风速。从混合层高度来看,北京市7日大气混合层约在400米左右,大大压缩污染物扩散空间。从相对湿度上来看,60%的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北京市冬季40%的平均相对湿度。

  从污染物的排放来源上看,专家们表示,综合多种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来源按贡献依次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源、扬尘和其它。其中,燃煤污染物主要来自原煤散烧和中小锅炉排放。机动车排放包括汽油车排放和柴油车排放,汽油车保有量巨大,在静稳条件下对城区贡献明显;柴油车则单车排放量大,一次颗粒物排放显著。工业源则主要包括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钢铁、石化和建材等主要工业过程。但从北京市排放情况来看,仍以原煤散烧和机动车排放为主。

   河北:14日风来霾散

  省气象台监测显示,12月10日上午我省中南部以及东北部大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共计有101个站点出现了雾,21个站点出现了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

  据省气象台监测,10日夜间至11日白天,受弱冷空气影响,我省雾霾天气逐渐减弱。但从11日夜间开始静稳天气形势再度呈现,12日至13日气象扩散条件再次转差,中南部地区空气质量将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到14日,伴随着新一股冷空气的到来,全省风力再度加大,雾霾将全面消散。

   具体天气预报:

  省气象台10日发布大风警报:受冷空气影响,11日上午,我省沿岸海域及沿海地区有东北风6-7级,请注意防范。11日白天,全省晴间多云。11日夜间到12日,张家口和承德、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五市西部晴转多云,其他地区晴间多云。12日夜间到13日,西北部地区多云转阴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他地区晴转多云。

  (据中国青年网、河北日报、长城网、法制日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