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不惧摔打为梦想而战
日前,记者来到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零下21摄氏度的气温下,记者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雪地上仅仅站了5分钟,就觉得浑身冰冷,瑟瑟发抖。而此时,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的队员们已经训练了一个小时,队员们头顶上升腾起团团热气。
训练场边的运动员轮椅、手杖、衣物早已被白雪覆盖。放眼望去,周围的一切几乎都是白色的。这个雪季,队员们要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度过5个月的训练时光。
没有过不了的坎,如果有,就再努力一点
亚布力滑雪场的越野滑雪训练场赛道一圈长2.5公里,有许多上坡和下坡。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的38名残疾人运动员,每天要在这里训练六七个小时,平均每人滑20多圈,一天就要滑50多公里,风雪无阻。
残疾人越野滑雪是以滑雪板和滑雪杖为工具的运动项目。队伍中,没有双臂的16岁少年王晨阳非常显眼。不能依靠滑雪杖的他,需要不停地扭动身体来保持滑雪板的平衡。不过,经过长期训练,他的滑行速度一点也不比拄着雪杖的队友慢。
王晨阳是元氏县宋曹镇叩村人,在11岁时的一次触电事故中失去了双臂。然而,他没有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一直进行康复训练。14岁时,他被省残联选中,成了我省最早的一批残疾人越野滑雪运动员。
残疾人越野滑雪的时速达20多公里。刚开始训练时,因为没有双臂,如何保持平衡是摆在王晨阳面前的一大难题。训练第一天,教练安排的是负重跑,每人用绳子拖着一个大轮胎往前冲刺。由于发力过猛,王晨阳没跑几步就失去平衡要栽倒,因为无法用双臂支撑缓冲,他在双膝跪地后,上身重重地摔在地上。
教练邱连海赶紧跑过去,想伸手把王晨阳扶起来,但他却谢绝了,硬是艰难地扭动着身体,自己站了起来,稍稍缓了缓神,继续向前冲去。
“那天,王晨阳摔倒了好几次,裤子磨破了,膝盖淌了血,可愣没喊一句疼,真够拼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邱连海现在还直感慨。
在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肢体残疾运动员占大多数,他们大多经历了从连摔带滚到能掌握好平衡的过程,突破了运动生涯的第一道难关。
残疾人越野滑雪比赛的赛道,上坡、平地和下坡地形约各占三分之一,对于视力残疾运动员挑战很大。虽然比赛时可以安排引导员给他们领滑,但训练时往往没那么好的条件,他们通常只能凭借仅能见到的微弱光影来判断方向和路况。
亚布力滑雪场的越野滑雪训练场有一处约30度的雪坡,雪坡旁是一条小沟,沟旁是树。训练初期,视力残疾运动员一不留神就会滑倒,滚到沟里或撞到树上。
18岁的秦皇岛姑娘王跃,来队还不到一年,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双眼视力分别只有0.05和0.08,刚上雪的时候,一到这处雪坡准得摔跤磕碰。可她最终还是咬牙征服了雪坡。问及其中的艰辛,王跃笑笑说:“也没啥啦。在我们队里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了的坎,如果有,就再努力一点呗。”
找到了自身价值,疲劳和伤痛,都不算什么
经过多次摔打掌握滑行技巧后,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的队员们就进入了提高速度的阶段,倒地受伤的次数虽然少了,危险程度却增加了。
2016年的一次雪上训练中,本已完成任务的王晨阳主动加练,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最快圈速。可在冲刺时,由于一个踉跄没有控制好,他“扑通”摔倒在地。王晨阳并没在意,试图像往常一样自己爬起来,可上身一用力却钻心地疼——他被诊断为锁骨骨折,肩头植入了一块钢板。
为了不耽误参加2016年全国残疾人越野滑雪锦标赛,王晨阳硬是将取出钢板的时间推后了半年,带着这块钢板,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全国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3块铜牌的好成绩,还如愿以偿地被选入国家队。
今年14岁的视力残疾运动员田力航,也曾遭遇过同样的伤痛。2017年4月,他跟随队伍在内蒙古集训,在一次日常训练中,一不留神从一处雪坡上摔了下来,造成锁骨骨折。
稍微有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锁骨骨折需要休养,不适宜剧烈运动,可田力航从未放弃训练。上身不能大幅度运动,他就拼命锻炼下肢;别人在室外练,他就一个人在室内自己练……新雪季到来时,大家惊奇地发现,渐渐恢复的田力航仿佛并没受太大影响,滑得一点不比其他队友慢;由于腿部力量增强了,他上坡的速度甚至比一些队友还快。
在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有一个问题,记者不断询问:你们为啥这么拼?得到的答案是:加入冬残奥项目队让队员们找到了自身价值,与之相比,疲劳和伤痛,都不算什么。
这股信念如火般在队员们心中燃烧,激励他们在冰天雪地里默默积蓄着力量,一天天接近着梦想。
在2017年12月底落幕的全国残疾人越野滑雪锦标赛上,刚成立一年多的河北省残疾人越野滑雪队就获得了11金6银12铜的成绩,排在18支参赛队的首位。其中,王跃获得3金,王晨阳获得2金1铜,赵志清获得1金2铜……(记者 张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