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河县扶贫一线干部群像
新华社石家庄6月27日电题:俯身为民实干 挺胸为党争光——河北省新河县扶贫一线干部群像
新华社记者朱峰、高博、赵鸿宇
河北省新河县是位于黑龙港流域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记者近日在这个县采访看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扶贫一线锤炼党性、改革创新、凝聚民心,扑下身子抓落实。全县上下呈现出干群同心、埋头实干的脱贫攻坚蓬勃气象。
帮扶全天候 做“不下班”的勤务员
6月中旬,麦收时节,冀中南平原连续出现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早晨5点,天刚蒙蒙亮,新河县纪委驻村工作队三名队员已在单位集合,6点来到后沙洼村两位贫困户家里,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状况。
“我们这么早工作,不是扰民而是为了便民。这几天正割麦子,农户一般5点之前就都起床了,乘着早晨凉快去地里,我们就趁着他们起床后但还没去上工的中间时段,来进行入户走访。”新河县脱贫办主任姬志勇说。
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在申家庄村千亩连片葡萄园里,村支书史凤水正和河北农大的专家一起为农户讲解花果期管理。史凤水说,这个时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当年葡萄产量和品质,要重点做好疏花疏果、水肥管理工作。正在接受指导的村民焦世峰告诉记者,史书记有糖尿病,但经常在果园里一指导就是一天,感觉眼睛发黑了就赶紧吃块糖,坐下歇一会儿。
傍晚7点多,在南安家庄的小巷里,县发改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万锐又开始了例行的每天“遛弯”,从各家各户门前经过,看看村民有没有新的困难。贫困户许贵辰家正进行危房改造,刘万锐问了工程进度的事。
许贵辰说:“危房改造政策特别好,我这两间新房,一分钱也没掏,你看这多结实。”
产业拔穷根 做乡村振兴的领航员
产业是强县之本、脱贫之基。县长李宏欣介绍,新河县近年来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领富能力强的党员担任乡镇、村干部,鼓励能人返乡,以产业脱贫带动乡村振兴。
在刘秋口村,村支书刘运才带领村民成立了鸿运种植合作社,探索实行“土地托管”模式,采用村干部带头、贫困户及其他村民入股分红的形式,建起近百个香菇大棚,同时发展小麦良种繁育1500亩,组建专业服务队,形成统一供种、供肥、耕种、管理、浇水、收割、回收的“七统一”模式,农户每亩可多收益300余元。
“最感谢的就是俺们村支书,他头脑活主意多,我和老伴年龄越来越大,种地力不从心,加入合作社土地托管后,村里统一搞,我省心多了。”69岁的村民刘守信说。
走进后沙洼村,上千亩的蔬菜大棚和苗木基地蔚为壮观。村支书牛洪奎介绍,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为主体、“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共同参股的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园区内瓜果蔬菜品种超过20种,亩均纯收入达到1万余元。
新河镇镇长董韬是“80”后,最近一直在为辖区内宋亮村如何壮大有悠久种植历史的黄韭产业奔波,“原来想建高科技大棚,我们一家一户给贫困户做工作,他们有顾虑,嫌成本太高,我们又调整思路,结合实际决定建简易棚,每两个贫困户负责一个棚,投资少见效快,现在一个棚每年纯收入上万元。”
党建统全局 做筑牢堡垒的战斗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新河县委县政府要求一线干部,必须以基层党建统领精准扶贫发展全局,在扶贫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夯实党执政根基,提高党中央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
“党组织战斗力越强的村,扶贫工作干得越好。”西流乡党委书记郎维才介绍说。西流乡近年来加强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以前不少村干部决定重要事务时,怕参与的人多了会混乱,几个人一商量就决定了,引发了不少干群矛盾,现在要求村党支部必须坚持对所有事项公开评议,尤其是在贫困人口识别上,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评议结果公示后,村民都认可才能通过。
史凤水对此深有感受,申家庄曾是县里有名的乱摊子。2010年,在外做生意的史凤水回到村里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把全村53名党员组织起来,一度涣散的党组织又步入了正轨。申家庄村有6个生产小队,史凤水把党组织融入每个小队里,并带头成立合作社种植葡萄,如今已有上千亩,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多元。
“脱贫主体是农民,扶贫主体是干部,贫困县脱贫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努力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员。”县委书记李群江说。
目前,新河县已有1000多名党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沉到扶贫一线,他们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激活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