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港口集团发布《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

13.07.2015  14:11

河北港口集团发布《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

 

 

      在集团成立6周年之际,河北港口集团正式发布《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全文如下:

 

说  明

 

本报告为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份社会责任报告。

报告组织范围:本报告以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涵盖全集团。

报告时间范围: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部分内容超出上述范围。

本报告所用数据均来自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下属分、子公司。本着真实、客观、透明的原则,介绍了2014年集团履行社会责任所做工作。如无特别说明,本报告所示“河北港口集团”、“本集团”、“集团”、“企业”、“公司”、“我们”等文字内容均表示“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金额均以人民币列示(特别说明除外)。

 

正  文

 

2014年,河北港口集团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领导下,抢抓重要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战略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手段,紧紧依靠创新的思路、科学的部署、稳步的实施,各项工作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带动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跨上新台阶,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能源运输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彰显了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一、畅通北煤南运大通道,继续保持国家能源运输骨干企业地位

秦皇岛港由本集团控股的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港口,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干散货港,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工艺及配套设施,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和质量,是中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输”重要海陆联通枢纽,被誉为国民经济“晴雨表”。

2014年,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本集团积极加强与重点客户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扩大客户专用场地,狠抓适销煤种调配,推行各作业环节标准化,提高系统作业效率。努力协调推进秦皇岛港西港搬迁改造工程,优化东扩港区规划设计方案,150航道改扩建工程获批。曹妃甸煤二期工程全部设备调试完毕,第六个5000万吨煤炭码头项目完成公司组建,主导推进曹妃甸西港区1、2号港池,丰南港区以及汉曹铁路项目建设,跨区域合作建成江苏省煤炭物流靖江基地及码头,发展煤炭“海进江”业务,夯实企业煤炭运输市场优势地位。发挥全国首创“矿路港航电合署办公”和“港前待泊”优势,缩短船舶进出港时间,探索拖轮引路、利用GPS导航设施等现代科技手段,解决恶劣天气特别是雾天船舶通航,提高船舶作业效率,优化低成本流通增值空间。报告期内,集团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2亿吨,其中完成煤炭吞吐量2.46亿吨,有效发挥了国家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和应急煤炭储备基地作用。

二、落实交通先行要求,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本集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通过拓展口岸功能、加大开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发展临港产业、延伸货源腹地等方式,构建起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通道、桥头堡,引领和推动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聚集产业要素、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落实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规划,积极开辟海上集装箱运输航线,打造区域中心和航运枢纽,重点推进曹妃甸新增港口资源开发和黄骅综合大港建设等项目。集团旗下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两地沿海区域合作开展港口及物流项目,优化环渤海港口资源配置,开辟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点,增强津冀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津冀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协同互促作用,实现双港战略性合作。正式启动唐山港口投资开发公司组建工作,努力推动河北港口开发统筹规划、集约开发、加快公共码头建设,实现集团在曹妃甸港口行业的主导式、跨越式发展。主导开发建设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矿石码头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及海关监管场所验收,组建了黄骅港区原油码头项目公司,努力建设我国北方集装箱、矿石、液体化工专业大港。

三、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

本集团按照“以港为基、跨区经营、开放多元、转型升级”的思路,积极稳妥发展物流产业、投资金融和综合服务业,推动企业朝着质量效益型转变。物流业务稳中求进,着力发展综合服务型煤炭物流产业。秦皇岛睿港公司完成煤炭贸易及物流配送1300万吨,为秦皇岛港直接贡献吞吐量66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实现利润1234万元。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环渤海煤炭交易中心组建已进入报批阶段,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成为引领国际国内煤炭贸易的风向标,煤炭供应链掌控能力不断增强,企业逐步由煤炭运输港口企业向煤炭供应链管理运营核心企业转变。加快建设物流服务网络。邯郸国际陆港边建设边运营,实现毛利润600多万元,首家境外全资子公司—河北港口集团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与多家贸易商建立合作机制。稳步推进资本运作和投资金融业务。参与招商证券定向增发,持有多家经营业绩优良的企业股份,完成北方化肥公司和货运公司股权转让及股票出售。集团拥有直接投资企业42家,其中全资企业10家,控股企业9家,参股企业23家,全年实现投资收益6.37亿元,占集团净利润近40%,参股企业分红4.3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组建了河北省首家港口金融企业—河北港口集团财务公司,归集成员企业资金17.3亿元,拓展内部信贷业务,融通内部资金,开业仅5个半月实现利润1056万元,成功发行18亿元中期票据,改善了集团融资结构。综合服务板块走向市场迈出坚实步伐。港口工程公司首次总包承建曹妃甸保税区通用泊位工程,填补了码头主体工程业绩空白。港口机械公司提高设备维修水平和港机备件制造质量,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餐饮公司、旅游公司、物业公司成功组建,打造港口特色服务品牌,发展势头向好。地产板块密切关注西港搬迁改造进度,做好了南山片区开发前期准备,启动了黄骅综合港区配套办公项目建设,完善了曹妃甸集团总部办公楼及配套项目建设方案。多元产业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由成立之初的14.4%提高到52.2%,集团多领域布局、多利润源支撑格局初步形成。201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利润总额突破22.2亿元。

四、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和谐新港湾

本集团始终把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践行“构筑绿色枢纽、共享碧海蓝天”环保理念,建立“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造福桑梓,尽责国家。

1.构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实施《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煤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油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放射性污染防治及放射防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综合或专项环保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创新暑期环境管控模式,明确重点,细化标准,强化监督检查,出色地完成暑期环境保障工作。为保证各项制度有效落实,集团设有专门的卫生环保中心,负责依照政府主管部门要求,推进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积极推行以“四大检查”、“六项日报”、“四类监测”为核心内容的管控模式,采取了环境保障任务菜单式管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措施。本集团共开展各类现场检查430余次,完成79次现场环境保障任务,举办八期15个班次环保培训,来自各基层单位的一线职工和环境管理人员共计1295人参加了环保专项学习。

2.加大环保项目投入,提高治污防污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投入1.316亿元开展抑尘、除尘项目建设,5公里煤炭及矿石堆场防风网工程主体完工,使秦皇岛港煤码头综合除尘效率达到90%以上;中水回用工程每年可生产262万吨中水用于绿化和码头除尘,生产治污与绿化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投入890多万元开展如人工造雪除尘等10多项环保节能技改,大力推进环保技术创新,相继完成《河北港口散货运输粉尘控制机制与措施研究》以及转接塔干雾抑尘技术应用等专项课题研究。加强功能性及重点区域绿化为重点,强化绿地日常管理,完成重点区域花卉布放及管理30000余盆,港区绿地面积90.3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12.7%。港区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将一个现代化美丽港口呈现在世人面前。

3.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实现清洁生产目标。报告期内,本集团完成港口吞吐量3.82亿吨,同比增长1700万吨,增长4.45%;生产用能源消耗量为69538.3吨标煤,同比减少559.02吨标煤,下降0.8%;生产综合能源单耗2.61吨标煤/万吨,同比下降了0.04%;集团旗下秦皇岛港辖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去年分别下降3.9%和4.4%,港区各项水质监测指标总体优于环境功能区要求(四类标准)。

五、加强港口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打造行业领军者

本集团坚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采取 “以管理创新提升科研质量、以科技平台建设促进科研项目升级”两项措施,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集团综合科技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开发完成煤炭堆场客户视频服务系统、水运专家管理系统、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炭物流结构体系构建研究等11项信息化前沿技术应用研究,有3项科研成果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获得2014年度秦皇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交通运输厅优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3项。知识产权成果方面,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另有3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取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项。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不断提升港口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现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和河北省现代港口煤炭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这些科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和智力支持。

六、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本集团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推进企业发展,使企业和职工成为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全方位提高职工幸福指数,致力于和谐企业建设。

1.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2014年,本集团依托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实施“410成才计划”,打造职工培训平台,投入1415万元开展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75.1%,人均培训时间4课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在职学历人才和港口专业人才,设立自学成才奖,奖励自学成才职工220名。广泛组织开展技能鉴定、积极做好职称评审聘任、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等工作,努力提高职工专业技能水平,545名职工获得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晋升。6名职工成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管优秀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等高端人才。报告期末,本集团在册职工总数为16172人,其中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4628人,高技能操作人才3886人,硕士以上414人,本科2623人,大专3820人,35岁以下1554人,职工素质结构不断优化。

2.统筹福利保障体系,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本集团已建立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离退休人员补充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及一次性补助措施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力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企业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职工,为职工幸福安康撑起保护伞。本集团及下属分、子公司与16172名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与工会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了《集体合同》和《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征收和上缴基本社会保险费6.37亿元,同比增长7.6%。统一支付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费287.5万元,为36700人次办理补充医疗补助,支付补助金1525.48万元,有效缓解了职工因患重病、大病导致的经济负担过重问题。投入体检经费519.8万元,有26600人次接受了健康体检,体检覆盖率达到100%。组织申报工伤21次,工伤劳动能力鉴定240人次。申报失业保险技能培训补贴990人,申请失业保险技能培训补贴资金51.52万元,申请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资金3560.65亿元。

3.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助推企业跨越发展。我们牢牢抓住企业文化建设这个根本不放松,以文化软实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首次评选命名集团级企业文化示范基地6个,表彰集团首届文明职工标兵21名,职工张海波荣获“2013年度感动交通年度人物”称号,田礼、张立秋在河北省国资委首届道德模范,2个单位、4名个人被评为河北省国资委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秦皇岛港口博物馆接待参观240批、8000余人次。秦皇岛港企业文化联合会和体育协会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和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比赛,创办了《秦港文化报》,组织文艺工作者赴曹妃甸、沧州、邯郸三地港区慰问驻外职工,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本集团荣获了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七、汇聚国企力量,爱心反哺社会

本集团始终坚持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有机统一。报告期内,本集团累计对外捐赠资金500余万元,面向社会提供新就业岗位607个,其中安置复转军人123人,招聘大学毕业生200人。集团成立六年来累计新招聘员工2734人。向黄骅市两个贫困乡、秦皇岛市青龙县两个贫困村捐赠扶贫帮困项目70余万元,支付驻村项目资金140万元和秦仁航线客运站租金18万余元。向承德市围场县棋盘山镇中小学捐赠图书价值32,000元。集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爱国主义报告员以传承红色文化、法治教育及百年港口精神为主题,对青年职工、中小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港等主题宣讲教育13次,累计2600余人次。1662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了青春伴夕阳、美丽港城我的家、真情暖一线、小手牵大手、赛事志愿者等特色活动百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