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京津冀协同在中国改革中具战略地位

25.12.2014  09:03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五大主要任务之一,即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到河北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则意味着新的发展空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一年来,我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重点突破,加速融入三地协同发展大局。

   亮点一:交通对接

  海陆空全方位突破,京昆高速公路北延、京港澳高速河北段主体完工,津冀港口合作起笔谋篇

  近日,京昆高速公路北京段主体完工,京昆高速北延河北段主线最后一段路面基层也摊铺完成。长期以来,京昆高速并未与北京直接贯通,是名副其实的“断头路”,该路修通后将变成京石间的高速大通道。

  与此同时,津冀交通领域合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8月24日,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组建的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两大港口集团分别持股50%,将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

  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却有着共同意义:京津冀三地交通建设打破各自为战,开始步入一体化发展轨道。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路网密度最高、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最不均衡的地区之一。河北的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甚至出现一些“断头路”。为此,我省提出了具体目标:加快推动与京津的全面对接,形成便捷高效、互通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落实对接京津目标,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速。

  在高速公路方面,纳入北京大外环的张涿高速张家口段全线正式通车。同样纳入大外环的张承高速承德段正加紧建设。

  此外,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津石高速石家庄段已进行环评。

  在铁路方面,京沈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批,建成后将成为连通北京、河北和东北地区的骨干铁路,京津冀高铁成网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出来。京张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在航空方面,石家庄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这使得石家庄机场旅客保障能力提升了3倍,为疏解首都机场客流压力、承接北京航空溢出客流提供了保障。

   亮点二:产业协作

  承接产业转移,从京津引进项目850个,符合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

  今年,一个小化工厂的搬迁,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因为它牵引出了一个宏大的课题——京津冀产业协作中,河北需要什么样的项目?

  这次搬迁,给出了答案。

  5月份,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凌云化工搬迁到邯郸。一时间,“凌云化工因污染不适合在北京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并引发广大网友激烈的讨论。一位网友不住地抱怨:“本来就已经污染得够厉害了,还要搬迁过来,火上浇油。”实际上,这家企业把过去每年在北京排放的6000吨的直燃煤炭削减了,在邯郸,它会“吸进”当地一家企业直排的2万多吨“废气”,不仅不输出污染,还升级了设备、工艺。

  河北需要的就是这样的项目:绿色、循环、低碳。遵循这样的思路,各地积极与京津对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一个个重磅消息纷至沓来——

  辽阔的渤海湾,协同发展涛声阵阵。7月31日,京冀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今年4月,曹妃甸成立了唐山曹妃甸协同发展推进办公室,面向北京招商。目前,协议落地的北京企业有10余家。曹妃甸还启动了东华能源页岩气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秦皇岛与北京,因中关村而加深缘分。5月11日,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数谷大厦,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挂牌,首批5家高科技企业和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落地。这是我省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园区,也是中关村海淀园在京外落地的首个外省“分店”。

  在12月9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京企·承德项目合作会上,承德签下10项合作框架协议及具体合作项目协议。保定成立了9个专项集中攻坚指挥部全面与北京对接,大红门市场落户白沟新城。在张家口,张北县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共建云计算产业园,吸引投资超百亿元。

  京津冀产业协作,风生水起。今年截至10月底,我省从京津引进资金1204亿元,引进项目850个。

   亮点三:生态涵养

  呵护碧水蓝天,环京津六市造林236.3万亩,全省启动四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10月23日,是环保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当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实质性启动。京津冀等6省区市和环境保护部等国家部委,将实施区域重污染应急联动,共同应对空气重污染。

  类似的防治协作已在实际中上演,并成就了著名的“APEC蓝”。APEC会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合治霾“一盘棋”,统一对企业停限产。我省提出“问题整改查处务必到位、企业减排措施务必到位”,仅石家庄就处理了相关责任人29人。在各方努力下,APEC会议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均为优良级别。

  我们拿出严厉措施,保证了空气质量,喜迎四方宾朋。可APEC闭幕后,令人眷恋的蓝天还会常在吗?

  为了头顶上更多的蓝天白云,京津冀一湾湾缓缓流淌的碧水,和那如黛如画的青山,我省提出打造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必须在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对山水林田湖海进行综合治理,使河北的生态环境,足以支撑起京津冀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

  一年来,生态涵养保护,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早已吹响了号角。

  今年以来,我省环京津地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截至8月1日,承德、张家口、唐山、廊坊、保定、沧州等环京津六市今年共造林236.3万亩。首都北大门承德,坝上沙化面积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减少36.8%,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20倍。

  植树造林能涵养京津冀唇齿相依的生态系统,减少污染物排放则会直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今年前8个月,全省统筹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达43亿元,还启动了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张家口先后关停污染企业800多家,为保障京津冀的碧水蓝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亮点四:破除藩篱

   打破“一亩三分地”,医保互通破局,通关壁垒打破,税务深化合作

  11月,北京市卫计委发布通知,正式将河北燕达医院纳入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这则简短的消息,让居住在燕郊的蒋捧娜兴奋不已。她在北京工作,家住燕郊,因为在燕郊医院看病没法用北京医保报销,所以守着燕达这样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却依旧看病难。燕郊地区常住人口近60万,有近一半在京工作。医保互通破局,让蒋捧娜们都能享受到新农合异地结报的便捷了。

  如果说蒋捧娜为生活越来越便利而欣喜,熟悉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情况的人士,则为这一跳出自家“一亩三分地”的举措拍手称赞。专家认为,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水平相对低的深层原因,在于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

  破解这一矛盾,三地出台了多项重大改革措施。

  京津冀统一的大市场正在形成。7月18日,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在京成立,设立了25个专业交易平台,业务领域涵盖技术、林权、农村产权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等。河北产权交易中心主任王彪表示,三地“结盟”将有利于实现三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多个领域的行政壁垒被打破,“你加一把锁,我勒一道绳”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9月22日,石家庄海关正式加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通关。三关如同一关,众多企业共享“国门红利”。河北22900余家企业办理跨区域通关业务可减少5个环节,通关成本降低近三成,节省物流成本30%。

  11月,京津冀三地税务机关签署《税收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将对上位法或文件明确规定由各省(市)税务机关自行确定税收政策执行范围、幅度、条件等的事项,进行协调统一,让纳税人在京津冀区域内享受到无差别的政策适用标准。

  ……

  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正在书写新篇章。

   (原标题:重点突破,开拓发展新空间

【延伸阅读】
  • 京津冀三地税收服务一体化 统一网络办税平台
  • 京津冀医保一体化 230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合作
  •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出台 石家庄构建第三极
  • 京津冀进中央三大战略 生态方面首倡京津保中心区
  • 京津冀三地机场1体化 石家庄机场将成枢纽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