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举行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成立大会
6月16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在我校博物馆第二会议室召开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成立大会。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研所、河北省文保中心领导,国内外岩画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徐建平教授主持,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汤惠生教授主持了随后的学术报告会。
校长蒋春澜教授致辞,他对前来参加此次大会的河北省文物局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该中心的发展寄予厚望。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国际岩画联合会主席罗伯特·贝特纳里克、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等致辞,他们认为该中心的成立对世界岩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汤惠生教授介绍了该中心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他表示,该中心将和国际岩画联合会、印度岩画协会、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中国岩画学会加强合作,使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成为国际岩画研究的重镇。
当天,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保罗·塔斯恩教授、马克西姆·奥伯特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澳大利亚岩画:意义和将来》、《热带地区冰川时代的艺术》的学术报告。保罗·塔斯恩教授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岩画的分布、表现风格、制作方式和研究现状。马克西姆·奥伯特教授主要介绍了他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现的更新世晚期洞穴岩画在铀系断代研究上的新成果。该项研究主要通过铀系断代确认了早在4万年前印度尼西亚就已产生了洞穴艺术,说明亚洲的洞穴艺术比非洲和欧洲已发现的洞穴艺术还要古老,颠覆了人们关于艺术起源的认识,尤其对“欧洲中心论”产生了较大冲击。
岩画艺术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是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古老的原始艺术表现形式,它对研究艺术起源、原始人类思维、现代人类起源和迁徙具有重大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将建成一个开放平台,吸纳国内外岩画研究的专家,为岩画研究和史前考古做出贡献。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