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受水区市领导谈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支撑作用

22.10.2014  16:49

迎接南水北调来水 建设山清水秀河北

——河北省受水区市政府主要领导谈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支撑作用

编者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在即,通水后,多年平均入我省境内水量将达30.4亿立方米,惠及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衡水、沧州等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区)。河北地处我国最缺水的海河流域,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均为全国平均值的1/7,长江水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善我省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对我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近日,就南水北调工程对提高我省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巨大作用,本报联合省南水北调办采访了我省受水区7个设区市市政府主要领导,本版集中刊发,敬请关注。

丹江清水润省城 生态建设谱新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 亮

石家庄市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9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每年的水资源缺口大约10亿立方米。近年来,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我市先后实施了引岗黄入市、冶河枢纽等重大工程。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国发展大局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石家庄段沿我市山前平原西部布置,每年可为我市补给7.82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相当于岗南、黄壁庄等12座大中型水库的可用水量,基本覆盖了省会整个平原区域,对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提升石家庄城市品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全部工程完成后,受水区80%以上的城镇人口将喝上优质的长江水,岗黄水库将由我市直接饮用水水源地成为石家庄市和北京市、天津市的后备水源地,城市供水安全程度、饮水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可有效破解我市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生产力布局合理调整,改善招商投资环境,助推省会绿色崛起;城镇、工业长期挤占农业用水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将进一步提高,发展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省会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有效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成的大量水面和绿地,将在省会西部形成百里清水河面、绿色长廊,山区水源涵养能力也将随之增强,植被覆盖率将逐年提高,省会西部绿色生态屏障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坚持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通力合作,完善机制抓监管,突出重点抓关键,攻坚克难搞建设,确保各项工程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目前,全市配套工程16条输水管线和21座配套水厂建设正在加紧推进,我市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倒排工期,力争配套工程与总干渠同期通水使用,同步发挥效益。

积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坚持蓄存天上水、用足外调水、用好再生水、补充地下水和涵养地表水“五水共进”。有序实施自备井关停,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在市民中广泛开展亲水、护水、爱水活动,自觉维护水质清洁,自觉保护水环境,确保长江水引得来、用得上、用得好,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