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消费:少些“挥霍” 多些理性

25.05.2018  15:33

5月24日,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的毕业生们在校园内拍摄创意毕业合影。 记者 霍艳恩摄

  □记者 吴 韬

  又是一年毕业季。当大学生们怀揣未来生活憧憬在为离开校园准备时,告别聚餐、拍照留念、毕业旅行……各种纪念毕业的消费项目也随之而来,并且有不断升级之势。毕业季为何会变成“烧钱季”,“致敬青春”非得过度消费不可吗?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走过毕业季?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象 陷入聚餐“人情债

  建议 树立理性消费观

  “估计这个月的生活费要比平常多八九百元。”5月21日晚,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里,河北经贸大学大四学生张晓川告诉记者,多出的钱都用在了聚餐上。“眼看就要各奔东西,各种‘散伙饭’都排上了日程,学校周边的饭店几乎快吃遍了。

  班级聚会、宿舍聚会、社团聚会……和张晓川一样,不少大学毕业生的账单里,“散伙饭”的费用牢牢占据了支出榜首位。

  5月21日,记者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附近的多家饭店后发现,他们的营业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年5月到7月都是旺季,很多店家也会推出各种活动来吸引学生消费。”一家餐馆老板说。

  然而,聚餐费用的上升,让许多毕业生感觉吃不消。“虽然每次都说是最后一次,但实际已经不知道吃了多少顿,大家基本上是在轮着请客。”张晓川说,下个月的聚餐可能会更多,到时只能向家里“求助”。

  “大学生通过毕业聚餐等形式来表达同学间的情谊本身无可厚非,但超出自己可承受的范围,陷入‘人情债’偿还的怪圈,就会把毕业季变成‘烧钱季’。”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车同侠表示,过度消费不但会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也会误导学生助长不良风气。

  “少些‘挥霍’,多些理性。”车同侠认为,毕业季要倡导理性消费观念,毕业生尤其应提前、合理制定消费计划,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参与毕业活动。学校、社会和家长应多引导学生以合理方式表达分离之情,应该让毕业生们明白,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并非一定要用吃吃喝喝的形式来表达。

  此外,车同侠还提醒广大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心态,不要过分沉浸在与同学告别的情绪里,应把更多精力花在对未来人生的认真规划上。

  现象 追求毕业“仪式感

  建议 寻找有积极意义的留念方式

  毕业照、闺蜜照、情侣写真……从5月初开始,各种影楼的广告开始在社交平台出现,拍摄服装除了传统毕业学士服外,还可租借各式创意服装。

  河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刘雨薇就专门和舍友每人花费500元拍摄了毕业写真。“青春一去不再来,为什么不把它记录下来呢?”刘雨薇说,虽然花了半个月的生活费,但觉得很值。

  记者发现,预订毕业写真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我们最火的产品是599元精修15张的毕业季三人闺蜜写真套餐,最近半月就已销售300单。”省会某影楼客服人员表示,目前拍摄预约已排至6月中旬,仍不断有学生来电咨询。

  除了毕业写真,毕业旅行也同样是毕业消费的大头。

  一张火车票,一个拉杆箱,几件简单的衣服,邯郸学院大四学生小王就这样完成了跟同学的内蒙古之旅。“导游在当地租了一辆越野车,带我们自驾领略草原风情。”小王说,虽然很有纪念意义,但算上吃住七天花了5000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毕业生都完成了自己带有“仪式感”的毕业旅行,而相关花费从一两千元到三四千元不等,有的甚至上万元。

  “随着社会消费的不断转型,大学毕业生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在降低,但对‘仪式感’的追求不应成为毕业季高消费的理由。”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婷婷表示,“适当的‘仪式感’可以成为毕业的美好回忆,但若过分偏重物质则会背离毕业庆祝的初衷,不但容易引起消费攀比,还可能让一些学生滋生不劳而获的心理。

  “寻找更多有积极意义的毕业留念方式还需毕业生、学校和家庭各方充分发挥创意并付诸行动。”王婷婷认为,在适当的物质消费以外,大学生也可利用毕业前的闲暇时间做些公益活动,这样既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也可增加从业前的历练,让毕业仪式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

  现象 过分在意求职“外包装

  建议 注重提升内在素质和能力

  5月22日上午,家住石家庄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四学生段家骥坐在勒泰中心海马体照相馆的镜子前,让化妆师帮着自己修眉。为准备毕业求职,段家骥特地花了99元拍摄求职证件照。

  “虽然成片后只有10张照片,但照相馆会提供化妆和修图服务,比普通证件照要精神得多。”段家骥说,听说这样的证件照投简历时成功率会更高,班里很多人都拍了。

  高价证件照价格不菲,但市场却很火爆。照相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想要拍照,需要提前一天预约。

  “工作还没有找到,花费却已不少。”段家骥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担忧,一边列出了一份花费单:西服2400元、皮鞋400多元、领带200元、衬衫500元、腰带100多元……“这还不算制作简历等其他费用。不过,据说找工作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些也算是必要的前期投入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把“外包装”作为找工作敲门砖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用人单位会看重应聘者的外在条件吗?省会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郝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个人形象在求职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能否被录用关键还看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如果过分注重“外包装”,反而会影响招聘方对应聘者的印象。

  “过分注重‘外包装’折射出的是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存在的盲目性和焦虑情绪。”车同侠表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就业压力下,不少毕业生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渴望通过外在形象变化促进内在自信的提升,结果反而在求职过程中颠倒了本末。

  “要正确认识自己,少一些盲目。”王婷婷建议,毕业生应注重提升内在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活动,利用在校时间多学一些基础商务礼仪,或参加一些面试技巧培训,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对未来工作的意义远大于“形象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