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统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加减乘除”并用 做好“四篇文章”
武安市统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安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0.2亿元,增长3.3%,财政收入完成32.37亿元,增长2.4%,经济已有破冰回春迹象。同时,外贸直接出口达到13068万美元,同比增长86.7%,成为“中考成绩单”中的“闪亮风景”。
“我们着力运用加减乘除‘四法’,统筹做好化解过剩产能、重点项目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四篇文章’,目的是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武安市委书记张臣良对记者说。
换挡不失速,项目建设做加法
当前,因为钢铁业实施减量重组,武安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必然要砍掉一大块。因此,他们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善做“加法”,通过上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延伸链条,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把减下去的产值尽快补上来,努力做到“换挡不失速”,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推进钢铁企业减量重组、退城进园的同时,大力发展优钢、特钢,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目前,永诚铸业与中国焊接协会合作的120万吨优质焊接新材料一期工程以及奥科达150万吨焊管等项目已建成投产,裕华60万吨冷轧棒材、万利120万吨冷轧薄板延伸等项目正在实施,全市材后深加工能力达到320万吨。
“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尽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如今,在如火如荼地项目建设中,诺恩净化水设备、竞和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中原汽车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正落地开花。特别是举全市之力的总投资300亿元的奥钛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钛酸锂材料——钛酸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模式。目前,该公司已接到北京、石家庄、邯郸等多个城市订单1112辆,订单总额30多亿元。到2017年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钛酸锂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预计年可实现产值超千亿元。
今年是该市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开局之年,全年安排实施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达904.5亿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187.4亿元。42个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超亿元的项目达37个,占项目总数的88%,重点战略支撑项目6个,总投资21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8亿元。(下转第四版)
壮士断腕,化解产能过剩做减法
钢铁产业是武安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化解过剩产能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近年来,该市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坚定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严肃处置违规钢铁项目,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加快由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
“拆除生产设备,像在割自己的肉一样痛,长痛不如短痛,为了武安更好的发展,为了群众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民营企业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经过相关部门苦口婆心的劝导,终于得到了这些钢铁老板的理解。在2013年以来的两次化解过剩产能周日行动中,该市集中拆除高炉9座,削减钢铁产能367万吨,减少煤炭消耗220万吨。据悉,两次集中行动拆除的设备,既有落后钢铁产能,也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的既有产能。
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下一步,该市将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倒逼手段,进一步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力度,鼓励钢铁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和耗钢产业,确保到2017年年底,压减生铁、粗钢产能分别达到898万吨、836万吨以上。
智力牵引,创新驱动做乘法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创新对于发展的刺激作用不是简单的倍数增长和数量叠加,而会呈现出几何级数的爆发式增长和质变扩张。武安作为一个资源型县(市),只有向创新要“红利”,才能为发展转型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为此,他们积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向外引智”,鼓励企业与“国字号”科技企业联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重要领域、关键性技术、新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目前,共有80多家企业与“中字头”协会、科研院所、大学院校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建成2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龙凤山铸业与中国铸造协会共同研发的高纯生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铁、汽车、核能、军工等产业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70%,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高档轿车的关键铸件,都用上了龙凤山的高纯生铁。
“对内培智”,通过实施“三年两百项”技改工程、建设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传统企业产品、设备、工艺上档升级,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培育壮大诺恩水处理设备、邯武棉机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增至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望在年内突破100家。
同时,他们还推动机制创新。推动全市资源向优势产业集合、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汇集力量把成长性好的企业搞上去。在推动园区建设上,建立完善“政府+市场”、“指挥部+公司”模式,由政府专门负责项目落地、要素保障等工作,实行项目入驻土地征用、手续跑办“两个零接触”;企业作为园区主体,专心搞建设、上项目。
绿色崛起,资源消耗做除法
“作除法,就是更加关注单位GDP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尽可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增长。”市委书记张臣良说。在发展方式上,该市在做大GDP这一“分母”的同时,加快做大绿色经济这个“分子”,着力提升绿色经济的比重,并让“分子”的增速快于“分母”的增速。武安作为传统重化工业县(市),能耗高、污染重,所以他们在做好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实现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植树造林等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
在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中,该市共取缔整治污染小企业290多家,高标准建成企业封闭式料仓24个,提前完成重点企业治污工程155项。通过积极推广节水、节电、节煤新工艺,固体废弃物、水循环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园区发展层次明显提升,形成了“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新格局,探索了一条产业结构合理、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之路。目前,武安有23家企业利用高炉、转炉、焦炉的余气、余压、余热自备发电机组82台,装机容量846兆瓦,若发电机组全部满负荷发电,则年可发电61亿千瓦时,占社会总用电量的60%。
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崛起”。该市凭借西部太行山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茂密的植被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他们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推进景区统一品牌、统一管理,加快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沙洺、九龙山两个旅游综合体建设,按照“唱好四季歌、打好节日仗、以点带面、以线促点”的具体要求,着力打造太行三峡旅游区。他们还强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行大户包山绿化,“一企绿化一荒山”,发动全民植树造林,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确保5年内完成造林50万亩。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