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赶考行】引领农民致富的“李扶贫”

22.08.2014  12:10

衡水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以设施瓜菜作为扶贫抓手。任职12年,全县设施瓜菜从无到有,至今发展到到10.6万亩,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00多元提高到5000多元,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为“李扶贫”。

 

在许家铺村许洪顺家的西瓜大棚,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正和老许察看西瓜长势,“要说双星啊,我们是机动车,他们就是加油站,我们是机动车,他们就是启动液。现在我们有钱了,相信科学了。

 

老许说,原来家里穷得连房也快住不上了,这些年通过种大棚买了两套新民居单元楼,还买了家庭轿车,“这边这20多亩大棚都是我的,一年能收入14、5万块钱。

 

2002年,李双星一上任就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寻找致富项目上。他多次跑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考察市场,发现科学发展棚菜种植大有可为。没想到乡亲们对这事不热情,因为在1994年,阜城就推行过棚菜种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许多种植户赔了钱。当时有句顺口溜“一年欢、二年蔫,三年拆棚运竹竿”。许洪顺就是村里出了名的“倔老头”,“你让我种西瓜让我发财还帮着我,给我钱,我不相信啊。我说,你非得让我种西瓜这就叫按着老虎啃麦苗,我是老虎拉碾子,我不吃你这一套。

 

第二天,李双星就带着许洪顺和几个有情绪的农户到山东来了趟“特殊的旅游”,“双星啊,他考虑着我拧,他说我就愿意跟拧人交朋友,我拉着你咱们去山东旅游去,我管吃管喝。

 

到了山东一看,小小的西瓜籽变成了一个个金疙瘩,老百姓靠种植棚菜发了家,这下,大家伙彻底服了气,“效益真高,我一看种瓜是不赖,我说李双星,你别管了,回去我种西瓜去。

 

从那时起,许家铺村先后建起了春秋大棚、育苗棚和小拱棚,总面积达到1500多亩,全村仅此一项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13000多元,如今村里存款超过50万元的农户占到了一半以上。许洪顺又编了一个新的顺口溜,“酒盅之地一块钱,挣了八万没知难,买了一辆雪铁龙,时间用了七十天,喝着水抽着烟,拿着鸡钱换牛钱。原来想着靠天赐,不如科学发展观。

 

有了成功的经验,李双星和同事们开始整体推进“细胞工程”扶贫模式,就是以贫困村为单位,把每一个贫困户作为一个细胞,整合各类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通过全覆盖、全方位扶持,先“激活”,再“裂变”,一个脱贫户就是一个“活广告”,一个大棚就是一所“学校”,“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让已经受益的贫困户形成自我扩张的能力,让先富的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咱们致富的行列中来。”(河北电台记者王美中、衡水电台记者马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