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东方人类文明在这个村落起源
泥河湾是张家口阳原县东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位于桑干河上游,上个世纪初,这个村子因重大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大约两百万年前,远古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
雕塑“东方人类从泥河湾走来”。河北台刘梁 摄
凡是来泥河湾村的人,首先都要爬上村西的小土坡去看一看,40多年前,村里的放羊人偶然间在土层中发现了一个象头骨化石。
村民:“象头就在这儿挖出来的。”
记者:“哪年挖出来的?”
村民:“72年。”
泥河湾村发现纳玛象头骨化石的土层。河北台刘梁 摄
经考古学家鉴定,这是一具完整的纳玛象头骨化石。与此同时,一件加工痕迹十分清晰的石器也在这里出土,距今已有100多万年的历史。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泥河湾村附近已发现的远古文明遗址“数不胜数”。
阳原县泥河湾管理办公室主任侯文玉:“全世界100万年以上的遗址才55处,中国有48处,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有42处,数量多、密度大。”
泥河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数百万年前这儿曾发生过什么?在泥河湾博物馆,解说员指着一幅史前地图为我们揭开了泥河湾的“神秘面纱”。
河北新闻广播副总监孙立宏(右一)、河北台记者刘梁(右二)在泥河湾博物馆采访。河北台张玉平 摄
解说员:“大约在两百万年以前,整个泥河湾盆地就被一个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所覆盖,大湖的周围有茂密的森林、繁茂的草原,各种哺乳动物活跃于其间。”
90多年前,在泥河湾村传教的法国人文森特率先发现了泥河湾的惊人宝藏,他在村子周围收集贝壳、蚌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泥河湾开始被全世界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活动的不断深入,泥河湾带给了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喜!1994年,在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出土了两千多件石器,阳原县文管所所长成胜泉参与了当时的发掘工作。
成胜泉:“当时下完雨,在一个水沟雨水冲出来的,雕刻器、刮削器,就让我发现了。中国科学院的教授(惊讶):太好了!你怎么找到的?这是一级品!当时人类打制的工艺相当好。”
小长梁遗址的地貌。河北台刘梁 摄
这些石器经过测定,为160万年前的工具。2000年,小长梁遗址作为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和中华大地古人类早期的发祥地之一,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270米长的青铜甬道的起点处,名垂史册。2001年,这里又有了重大发现。
解说员:“在马圈沟遗址现场发现的餐食大象的场景,这头大象深深陷入了沼泽地里面,幸运的泥河湾人看到了上天送来的美味,就进行分割、肢解,称为两百万年前的盛宴。有一件人类制作的刮削器恰巧就置于大象的肋骨之上,勾勒出一幅很形象的刮骨取肉、敲骨吸髓的场景。”
“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证明这里就是东方人类最早的发祥地。在10万年前的侯家窑遗址中,考古学家首次发现了早期智人的头盖骨和牙齿,人类制作的工具也更为精妙。
解说员:“10万年前人们加工的石器,边缘打的比较圆润一些,加工成圆球状以后再用动物的兽皮把石球的两端包裹,中间用一条皮链或藤条一连接,使用原理就像现代体育活动中的链球一样,使劲旋转然后投掷出去,(智人)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捕猎。”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类。百万年前的人类不仅适应了大自然,而且还会利用工具去改善生存环境、改变大自然。中外专家在讨论后得出结论,东方人类的祖先真了不起!
阳原县文管所所长成胜泉:“根据当时打造的石片、石器,判断当时(人类)只有5至10岁小孩的智商。当时人类没有其他工具,只有用石头做生产、生活工具。打个石片刮骨头,磨一下就快(锋利)。通过他的劳动,创造他的智慧,一直到现在。”
在泥河湾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发现了化石,要第一时间通知管理部门。2006年,村民李福炎和表弟就在挖地时发现了宝贝。李福炎:“当时我表弟发现的猛犸象头,挖出了以后,怕风化,就赶紧给泥河湾保护区打电话。(人家)给点辛苦费,300块钱,对我们劳动的尊重。我看的比较远,这些(化石)都是国家的。”
一片古老的土地,三面嶙峋的山石,桑干河在静静地流淌。从两百万前的石器到3千年前的古墓,泥河湾遗址群没有年代断层,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已批准建设“中国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人类文明起源、进化、发展的历史都能在这里寻根。
阳原县文广新局副局长赵永胜:“打造三个功能区,第一个功能区是纪念性的主题雕塑,从这里进入泥河湾、小长梁;第二个是知识性的区域,考古专家就在这吃住、搞研究,普通游客去那儿体验,看看怎么考古;第三个区域在马家沟餐食大象的场景(那里),修遗址博物馆,体验的是古老的和现代的文化结合的元素,体验到人类发展的脉络。”
(河北台记者王成树、孙立宏、张玉平、刘梁、张静采制)
今天,河北电台《走进魅力村镇》大型系列报道刊发最后一篇,此次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圆满结束。这是继2013年《太行燕山百村行》、2014年《走两环看发展》之后,河北电台连续第三年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活动。我台近50名记者走遍了全省11个地市,探访了101个最有魅力的名村名镇,以历史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描绘了一幅辽阔的“燕赵美丽乡村新画卷”。
在建设“三个河北”的征途上,我们昂扬奋进;在走基层的道路上,我们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