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一把干部不再“走读”的“钥匙”

21.10.2014  14:11

    为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陕西省出台《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要求相关干部在工作地就地安家,配偶要随调随迁。联系到“走读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不禁为这一规定击节叫好!(10月20日《人民日报》)

    有目共睹的是,县市级领导把家安在地市和省城的不在少数,虽不敢说百分之百,调查结果也差不到哪里去。而乡镇领导的家在县城,那就更加普遍。于是,干部“走读”非常普遍,“走读”干部一抓一大把,到处都是。

    干部“走读”,好一点的,“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差一点的,又是车轮腐败又是婚外恋又是失职渎职……总的来说,离不开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既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又违背党的宗旨,损害公仆形象。显然,干部“走读”真是百害无一利,早该好好治理。

    那么,治理干部不再“走读”的“钥匙”在哪里?在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万春看来,党政领导干部负有管理服务一方、守土有责的使命,都应具有心随职在、家随岗走的奉献情怀和吃苦精神,在一地工作都要安心、安神、安业,扎根当地,融入群众。

    如今,治理干部“走读”,陕西走在了前面。今后,陕西的“走读”干部会越来越少,值得我们点赞。

    十八大以来,种种迹象表明,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正在深入和全面展开,拥有公权力的岗位和人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制度、规范、法律、政策所制约,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依据、结果等正在被规范和透明监督。在政治文明的视角里,身为干部、官员,一些基本常识理当恪守,比如做官发财不可兼得,以往读书的清苦,劳作的辛劳,最后想换取的就是要当官,并且通过当官发财,今后这是连想也不要想的事情。比如做官就是服务,要求高责任多,既要勤政又要廉政,想当老爷就一边呆着去。再如做官的约束更多,除了受到法律法规约束,还要受党规、纪律、内部规定、上级和领导要求的制约,这些约束既包括工作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要有做个“苦行僧”的准备。

    而“走读”干部严重突破了为官底线,就“德能勤绩”而言,连一个“”字都做不到,绩从何来?信息时代,风行“遥控指挥”,偶尔为之尚能理解,倘若成为习惯,岂会没有上行下效之忧?做官做到这种地步,要说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且全心全意,那就只有鬼才相信。日积月累之后,必定是社会矛盾丛生聚集,有了导火索,就会爆发恶性事件,这方面已有云南孟连事件这样的前车之鉴,无需多议。

    干部“走读”害莫大焉,“走读”干部害莫大焉,尽早治理,像陕西这样,干部“家随岗走”,构建一个绿色通道,未尝不是一个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