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音乐选秀节目的人工评委终将OUT?

20.10.2014  16:42













  上周,《中国好声音》巅峰之战落下帷幕,由于导师制争议太大,不少网友吐槽导师的个人主观因素太强,直接影响了好声音的赛事结果。

  更有网友爆料,中国好声音节目组正在考虑引入智能机器评审通道,在某些环节上弥补好声音人工评委“一家之言”的缺陷,保证整档节目的客观公正,避免人工评委制引发的种种争议。

   究竟人工评委有哪些不足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一起看看人工评委是如何评分的。他们具备声乐知识,知道什么样的音位发音是标准的,什么样的节奏和吐词是正确的,什么样唱法符合声乐常识。

  并且,他们通过长期大量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标准音位发音的“影像”,将听到的语音和脑海中的“影像”进行比照,快速搜索节奏、吐词及唱法等知识进行综合评估。

  然而,人工评委存在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如评委们特别容易受到专注度、情感、理解能力等诸多主观因素影响,尤其是在高强度、大规模评分时疲劳感会导致“综合”准确度出现或多或少的偏差。

   那么人工评委会被“机器评审”取代吗?

  既然人工评委存在诸多缺陷,我们能不能启用永远客观公正的机器来完成这项工作呢?

  答案是肯定的。

  机器通过海量数据深度学习技术,反复“训练”,也能够学习评测所必备的声乐知识,从而对我们的演唱进行打分。这项技术,我们称之为“唱歌评测技术”。

  在2000年左右,唱歌评测的概念被提出。当时软件厂商,通过对歌唱者的声音的时域信息进行分析并评价。

  使用较多的评价因素是音量的大小以及歌唱的完整性。软件通过对采集到的歌唱者的声音,进行静音判断,时域幅度分析,幅度较小得分较低;另外整首歌曲被唱完的比例也成为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

  由于时域信息有限,所以当时的方案使得,唱歌评测只具备娱乐功能,成为软件宣传的“噱头”。

  2007开始,唱歌评测进入音准评测技术阶段。软件通过采集到的歌唱者的声音,与基频进行对照分析,进行音高的准确性判断,唱的准则得分较高。而不再是仅以音量大小和歌唱的完整性为评价指标。

  音准评测技术的出现,使得唱歌评测开始进入各大软件厂商的视野。各大应用纷纷开发唱歌评分功能,如唱吧、K米等APP,机器评审开始取代人工评委。

  2009年,唱歌评测进入三维评测技术阶段。科大讯飞独家首创三维评分技术,除“音准”外,又将“节奏”、“吐词”两个重要的评分维度引入唱歌评测系统。

  其中,吐词打分是通过文本识别技术,有效的识别每一个唱词,并与标准发音加以对比,给出歌词对比分数。

  节奏打分是指依据唱词的边界值能反映每句话的节奏,将切分后唱词的边界值同提供的标准边界值进行对比,就能获取节奏得分。

  目前科大讯飞旗下互动音乐产品,如爱吼网、欢乐KTV等,已经开始使用三维打分唱歌评测技术,未来该能力可能会开放给讯飞语音云的广大开发者使用。相对来说,三维评测的结果更为客观、公正。

  正是因为机器评分的优势,目前全国音乐等级考试已经开始使用讯飞唱歌评测技术。2013年,全国音乐等级考试正式启用“计算机自动化考试系统”,实测结果表明,机评打分性能较专业老师打分性能有明显提升。

   未来机器评审会如何?

  随着唱歌评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评审也会愈发“智能”。从一开始判断“唱的准不准”,到“音准、节奏、吐词”三维评测,未来可能还会融入更多的评测维度,如颤音、抖音、转音、音域、感情等评价因素,力求打造智能唱歌评测系统。

  然而,评分只是一种手段,打造能理解、会说话、懂音乐的“智能机器人”才是终极目标。也许,未来在音乐选秀节目的舞台上,我们将看不到那姐、坤哥、峰哥等“走心”的评委们为了一个声音的评判争得面红耳赤,取而代之的是由机器人评委站台。

  相信随着语音技术的发展,所有的未来将会更加智能。

  随手掌握讯飞发展动态,实时了解讯飞人讯飞事,尽在科大讯飞官方微信。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科大讯飞】或查找微信号【iflytek1999】即可关注。

  收看十五周年报告请回复【报告】

  收看讯飞成长故事请回复【故事】

  收看重点媒体报道请回复【报道】

  收看讯飞文化生活请回复【文化】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