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门槛、建平台、优服务 武汉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13.01.2016  12:19

新华网武汉1月12日专电(记者 廖君)截至2015年底,在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8家,位居中部地区首位。记者11日从武汉市科技局获悉,作为湖北唯一一个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去年以来,武汉市通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降低社会资源使用门槛,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376.57亿元。

降门槛:丰富融资渠道降低创业成本

去年11月份,武汉优炜星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以60元的价格试制了一片电路板样品。以往,公司只能远赴沿海等产业集群较成熟的地方寻求打样合作。

今年,武汉发行3000万元科技创新券,鼓励高校院所向小微企业开放实验资源,双方技术服务、交易可获财政补贴。其背后是政府搭建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面上社会开放,降低社会研发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下半年,武汉入列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率先探索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与此同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把武汉确定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从2015年开始连续3年,中央财政每年奖励武汉3亿元资金,共9亿元。

武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武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支持政策,通过打造支撑小微企业的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新型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据了解,武汉创新科技资金使用模式,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能够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武汉设立总规模达13.33亿元的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联合社会创投机构共发起设立子基金37支,子基金总规模64.09亿元。截止目前,子基金共投资近200家企业,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软件、光电子、互联网等产业。

财政资金和社会机构按照1:4的比例合作出资建立创投基金,相当于财政每拿出1元钱,就能带动4元钱投向创业企业。”武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这种模式,既放大了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也提高了初创企业获得融资机率。以往财政资金扶持创业企业需要通过专家评审立项,现在完全通过基金管理机构纯市场化运作模式,使获得投资的项目更‘接地气’。此外,对于专注天使投资的创投基金,财政引导资金参股的比例将扩大到40%,降低社会资本投资风险,财政资金更多地支持初创企业,体现政府科技金融服务的引导性。

建平台:从创意源头开始提供全链条孵化

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的武汉,武汉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高校81所、在校大学生128万、两院院士61位。从2013年开始,武汉在全国率先推出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青桐计划”,对智力型人才创业的支撑成为武汉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突破口,“青桐计划、青桐汇、青桐学院”三部曲声名远播。

根据青桐计划,遍布武汉三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向大学生创业者敞开大门,设立大学生创业特区,配备公用会议室、投影设备、宽带、桌椅电脑,让创业者拎包入驻,大学生创办企业4年内可享受房租补贴。

围绕高校周边,诞生了一批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和微观装配实验室。“社会需要这样创业、就业的好舞台”,武汉市市长万勇在调研创客咖啡时曾谈到,“要把‘双创’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动力”。24岁的吴国栋是武汉某军工企业的技术员,他和厂里另外3名伙伴合作设计了一款可发布平面广告的汽车位地锁。在岱家山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创客实验室,吴国栋每周末都来试制样品,这里有免费使用的3D打印机及材料,一墙之隔的孵化器里聚集了多家机电加工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可以随时跟厂里的技术员交流。

据统计,仅2014年武汉大学生创办企业数量就接近1000家,两年前这一数据还因体量过小未列入统计范畴。

经过3年持续发力,如今武汉已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省级孵化器49家,市级孵化器69家,各类众创空间数量接近100家,孵化场地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米。

这些创业场所或藏身现代化楼宇,或近揽老汉口沿江历史建筑群,走进众创空间,创业者可以把心中的创意动手制作成样品;点上一杯咖啡,和创客、投资人聊天,一个新的创意和创业团队雏形随时可能诞生。经过磨炼后的项目还可以登上青桐汇的舞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见面,只要项目够好,千万元级的融资需求,投资人也乐于“埋单”。

创业者在众创空间可以获得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从众创空间出来后,创业者可以到大学生创业特区、孵化器创办企业;从孵化器中毕业的企业还可进入相应的加速器、科技园区纵深发展,一条从创意源头切进服务的孵化链条已经形成。

优服务:把最好的城市资源提供给创业者

去年7月,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上指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落地是武汉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机遇、最大使命,要拿出最好资源、最优政策、最多投入,为创新创业提供最优质服务。

光谷是武汉新城,鲁巷广场是光谷核心。这里每天车水马龙,地产价值可谓寸土寸金,是众多高校、商圈聚集地,同时也是光谷青桐汇的主场。两年来,每个月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天使投资人齐聚在这里,观看项目路演,发出投资邀约。

车来了”公交查询APP创始人邵凌霜是武汉大学讲师,一年多前在这里,邵凌霜和他的“车来了”项目通过路演获得150万元的天使投资。如今,“车来了”公交查询APP在杭州、南京等多个大城市全面铺开,用户每天发出的查询需求不下1500万条。

两年来,5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青桐汇获天使投资5.6亿元。类似青桐汇这样的活动每天在武汉上演不少于3场,而邵凌霜则是武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千千万万创业者的缩影。

武汉向全球发出“城市合伙人”邀请,对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和省市级产业高端人才,武汉市将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补贴,最高奖励金额达200万元;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拥有关键技术和成果、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及团队,最高可给予1亿元资助资金。在本月举行的武汉首届高创会上,4个项目现场签约,22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86名人才拟引进来汉。

如今,在光谷鲁巷和街道口城市核心地带,已形成两个连片创业街区。武汉将拿出最好的地块、最美的环境、最低的租金和最优的政策,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创办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微观装配实验室等各类新型孵化器,争取用3年时间建设10个以上连片创业街区,让众创空间遍布全城。

国内知名创投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回顾》中提出,“整个中国已经构成了3+2的格局,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创业基地和武汉、成都为新的创新创业基地的这样3+2整体格局。”武汉期待到202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众创中心,让创新创业的脉动与世界联通。

在谈到下一步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时,武汉市财政局局长周学云告诉记者: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各项政策,放大中央财政资金的效益。二是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引导作用,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等信息公开、资金监管及绩效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