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市欠工程款千亿元”有多种后遗症
2015年已步入尾声,山东给各级政府拖欠的工程款算了一笔“细账”,通报了全省政府拖欠工程款专项审计情况:截至2014年年底,省内17个市(含所属县乡)政府拖欠工程款达1006.07亿元,至审计日已清偿197.12亿元。其中,拖欠3年以上的工程款共计242.16亿元。(12月12日《济南时报》)
一个省,17个市欠工程款千亿元,数字触目惊心,但背后隐藏的问题又有几何呢?恐怕鲜有人去剖析、正视。
首先,不妨算一笔账:山东省17市欠工程款千亿元,市均欠工程款60亿元。一个地级市,上规模、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屈指可数,一家企业别说被拖欠上亿元工程款,即便拖欠几百万、上千万元,企业恐怕也不堪承受。这些年,施工企业之所以效益普遍糟糕,追根溯源,市场竞争不规范,导致压价、回扣、垫资是戕害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三把刀”。有些施工企业被政府拖欠款“拖死”、“拖病”,是政府大规模欠款留下的一大后遗症。
其次,千亿工程款拖欠的背后,让多少农民工心伤。施工企业输出的是管理、技术和劳务,建设方要靠花钱赎买“产品”。如果建设方拖欠工程款,资金链条就会断裂,不管是施工企业、“包工头”还是农民工,都将成为被拖欠的受害者。千亿工程款拖欠,冰冷的数字之后,不知有多少农民工家庭因为被拖欠而黯然。
第三,千亿工程款拖欠的背后,隐藏多少豆腐渣工程。当今社会,“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有施工企业“黑心”的因素,但关键在于工程被层层分包、利润被层层剥皮,及到最末端的施工企业或“包工头”手里,几乎毫无利润可图。施工不赔还要赚钱,怎么办?现实逼迫下,偷工减料恐怕是“不二法门”。再就是,工程款总是被拖欠、不到位,施工方垫资施工,甚至是东借西挪、靠贷款支撑,如此,施工方焉能“筑就”什么精品工程?
这些年,“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农民工工资拖欠成为社会痼疾,而政府拖欠却是主因之一。地方政府成为“官赖”,政府公信焉能不大打折扣。我们说要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在全社会倡导诚信,但是地方政府老当“官赖”,社会道德、法制观念如何重树!
政府拖欠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有些地方政府,基于对政绩工程的冲动,不管有钱无钱,钱多钱少,都要硬上项目,但前提是绑架了政府公信和财政。因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因为多方领导的频繁升迁或调动,让政府拖欠陷入“死结”——当年主持施工的领导早已离开,而新任领导往往不愿认前账,所以,“官赖”更具有顽固性。
“恶意欠薪”已入刑法,违者将受到刑罚追究。但“官赖”如何认定?在具体操作中恐怕很棘手。“官赖”难治,但“官赖”必须治。怎么治?据悉,山东省政府已要求省发改委、财政厅、住建厅共同牵头对各地清理拖欠工程款情况进行专项督办。对此笔者建议,地方在抓紧偿款的同时,要厘清和甄别有些项目是否属于“政绩工程”、“花架子工程”,假如是,对相关责任人则应该启动问责程序,以儆效尤,甚至追究刑责。同时,也要杜绝政府新欠款的发生,不能前清后欠,如此反复、没有完了,让“官赖”损伤政府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