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生新”助推产业登新境
“有中生新”助推产业登新境
——秦皇岛以开放和创新促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下)
“这一片区做包子,那边做烧卖,另一边做欧风肉卷……”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山海关临港产业园区的正大食品企业(秦皇岛)有限公司,但见厂房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食品生产设备也已到位,不久即可全面运转。
正大(秦皇岛)这家集种鸡饲养、孵化、饲料生产、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一条龙”企业,从2012年起投资18亿元人民币,引进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流食品生产线和全球顶尖的检验检测设备,向食品深加工领域全面进军。该公司工程部经理胡树林说,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将安全、便捷、营养的传统食品直接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引领厨房革命,成为国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引领者。
立足创新,传统产业纷纷改造升级,拥抱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率先开放、赶超发展,打造河北沿海经济增长极”,这是秦皇岛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开放,成为打开秦皇岛产业转型升级总闸门的一把关键钥匙。
以“开放强市,产业立市”为先导,秦皇岛市近两年实施“百项技改专项行动”,每年滚动实施7类100项重点技改项目,每年安排市级专项技改资金,引导并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他们还建立了一系列督导调度和帮扶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用地、资金、煤、电、油、气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
经历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发展模式创新、弯道超越和产品多元化五个发展阶段,中信戴卡从最初的“做中国大陆第一家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一步步成长为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15家控股、参股企业,25个生产基地,目前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和铝制底盘零件制造商。
最近,他们投资3亿欧元全资并购的德国凯斯曼铸造集团,目前已在开发区的新工厂完成了设备安装,不日即将投入生产。这一大手笔的收购,将中信戴卡制造应用技术一口气提前了至少15年。
下料、组焊、打砂、涂装……坚固的钢板被裁切、焊接成一个个庞大的桥梁部件,这是中铁山桥的工人们延续了多年的活计。而今,这些人工操作被其自主研发的一条机器人自动组焊生产线所取代。日前,记者走进中铁山桥产业园的组焊车间,看到一条机器人生产线上,4条机器手臂正在各自焊接着一组组桥梁板单元,一旁的空地上,堆放着机器人焊接好的成品,用手触摸光亮的焊接缝,光滑、均匀。
“智能机器人的焊接效果是以前人工焊接不能比的。”公司副经理柴亮感慨道。他介绍,位于山海关临港工业区的中铁山桥产业园和老厂区不同,这里采用了新的工业布局,理顺了生产流程,配套了许多先进设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条“钢箱梁板单元机器人自动组焊生产线”。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条、也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自动组焊生产线。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批量生产焊接质量不稳定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智能机器人首次运用在钢桥制造领域。
凭着这条机器人生产线,他们顺利通过了美国方面的苛刻考察,中标了纽约大桥工程。目前,港珠澳大桥、委内瑞拉桥等10余座国内外桥梁的钢结构制造,正在产业园里紧锣密鼓地各自推进。
环顾港城,秦冶重工的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天业通联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思泰意达的远程射雾器、哈电集团的AP1000蒸汽发生器……企业各自挟其独门绝技,领跑于国内或国际同行业的前端,向更新更高的领域突破。
推进人才、知识、技术“有中生新”,企业转型升级获得强大支撑
到今年8月上旬,秦皇岛市已连续四年承办“北戴河全国科技成果巡回展”,这成为每年暑期秦皇岛市科技界和产业界翘首以盼并热衷参与的科学普及和最新科技成果交流活动。
每到此时,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专家,到清华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教授、专家汇聚于此,与当地党委、政府乃至企业负责人等,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企业破解难题的路径等。如春雨普降,港城企业具体受益者众多,也让更多企业家对科技前沿的动态、走向乃至具体产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每次参观巡回展,头脑都像被刷新了一遍。”秦皇岛惠斯安普医学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林如此感慨。
通过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惠斯安普”的产品从最初单一的智能电表出发,几年间先后开发出电梯称重设备、电梯节能装置、地震感知报警系统,直至转型开发出领先国际的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并作为我省科技创新的代表作品参加北戴河全国科技成果巡回展,企业的每一次转型升级,都体现着技术与人才的贡献。
陈忠林给记者说出这样一个逻辑: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源自于产品的不断开发与更新,而产品的开发与更新归根结底来自于人才的自我升值和对前沿知识与技术的移植、嫁接。但这些又都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研发投入。
据记者了解,从最初开发电梯称重系统以来,陈忠林的企业每年都拿出销售收入的近30%用于产品研发及相关领域。
在建筑面积达13100平方米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试验、研发中心大楼内,技术管理中心主任阿拉腾平静地告诉记者,戴卡高层去年作出决定:每年投入一笔巨额经费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并奖励形成成果的研发团队。这一决定让科研人员群情振奋。
在阿拉腾办公室的墙上,一份“2013—2016技术创新计划”引人注目。上边用不同的色彩标注着36项技术创新项目的时间安排与进度情况。“其中最大的一笔投入项目是轻量化、短流程铸旋车轮SLT技术研发与应用,总投入2000万元。与国内著名汽车厂家合作研发的碳纤维车轮,现在已经有了样品并刚刚经过了检测,它的载荷强度比当今世界顶级轿车车轮还要高30%。”阿拉腾自豪地说,朝着公司“绿色戴卡,绿色产品”的目标,他们越走越近了。
康泰医学的成功得益于总经理胡坤的“三步棋”: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不少于销售收入的10%。制定中长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花重金从深圳引进人才;在北京成立研发中心,吸纳北京高端人才;给予人才期权股份,180人先后通过期权股份成为公司股东,让人才有充分的归属感。分期分批送科技人员赴国外培训、深造,让人才自我升值,与东北大学、西南交大、华中理工大学开展研发合作,强化企业技术支撑。
正是这“三步棋”,指引着20年前还籍籍无名的秦皇岛市康泰医学有限公司迅速成长为当今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连续两年荣获《福布斯》中国最佳潜力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物联网示范应用案例。
秦皇岛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起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61家;建立特邀院士工作站7家,企业牵头组建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建成3家国家级、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398家,累计毕业企业272家,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