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携手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开发建设掀热潮

08.10.2015  12:02

  10月6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渤海之滨的曹妃甸,这里的一块“黄金宝地”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脉动。纳潮河北岸,一片繁忙的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正加紧浇注混凝土、捆扎钢筋,塔吊林立、车辆穿梭,高楼、厂房一点点变高、长大。继今年8月首钢京唐二期开工之后,又有森田(曹妃甸)国际环保科技园项目等15个大项目于9月25日签约落户……

  这里是京冀合作的“试验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

  两地共同组建的建设投资公司率先试水,共设的基金公司开始运营,组建示范区管委会筹备组……自2014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决定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首都战略功能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以来,双方主动而为,积极对接,各项协调机制趋于理顺通畅,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速,示范区建设掀起新的热潮,并展现出广阔前景。

  创新建设模式

  ——采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京冀签署的《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决定将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作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仅是唐山市曹妃甸区1943平方公里的5.1%。但将其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意义则非同寻常。

  对于这一全新的平台,如何建设、怎样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京冀两地用改革的办法,打破区域行政壁垒,确定试验区建设采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将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紧密结合。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今年1月,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投公司)在曹妃甸注册成立,先期注册资本金10亿元,其中首钢代表北京出资6.7亿元,曹妃甸出资3.3亿元,实行共建、共管、共享。为支持建投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也保障建投公司各股东方投资收益,唐山市政府、曹妃甸区政府与建投公司三方于8月20日签订《曹妃甸先行启动区和试验区片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通过PPP模式、贴息、特许经营权授权等形式,重点支持建投公司参与曹妃甸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投公司注册资本金已增加到50亿元,

  其中北京方(包括首钢总公司、葛洲坝、招商局集团等)增资至40亿元,占股80%;河北方企业增资至10亿元,占股20%。

  开发建设主体明确了,资金问题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随之大提速。

  在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双方重点推进“5.5+3.5+N”产城融合先行区开发建设,5.5平方公里是产业先行区,3.5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启动区,N是重大项目,以实现产城融合、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按照“今年全面铺开、明年全面完成、后年全面提升”的三年建设目标,京冀两地共同组建的建投公司,2015年梳理了总投资31.57亿元的先行启动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开展2.17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建设10条高标准道路,完善主供水管道22公里,新建热力管线16公里,同步扩建北区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重点工程,以满足大规模开发建设需求。

  聚集高端产业

  ——精准对接、开放招商,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16个高端项目在曹妃甸集中开工

  9月25日,《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在北京发布,试验区产业发展方向是提升基础产业发展质量、推动高端制造业规模发展、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规划既定,如何吸引北京“金凤凰”落枝筑巢?曹妃甸的答案是:精准对接。

  8月21日,在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对接会上,保利通信北斗二代CAPS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签约,项目投资16亿元。作为新一代导航通信技术,北斗二代CAPS是国家863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潜力大。

  谈到项目的落户,该项目负责人王文祺讲了一件事。今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唐山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王立彤通过一位商人牵线,找到保利通信公司,向王文祺等人详细介绍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相关情况。下午,王文祺原本要“”到南京办事,却当机立断:去曹妃甸。一圈转下来,王文祺彻底被这里优越的发展条件所征服,更重要的是,自己手里的项目与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十分吻合,他回公司向决策层汇报后,最终把项目落在这里。

  产业项目落户示范区,是协同发展最直接的成果展示。曹妃甸招商引资从制度上将“精准对接”固化下来——去年4月,唐山曹妃甸推进协同发展办公室成立。该机构常驻北京,明确责任分工,派专人盯紧在京大企业和北京市各局委。唐山曹妃甸推进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如忠通过北京市经信委下属单位,引进了互联网巨头软通动力。在他们的努力下,中海油新材料基地、华强京工等也在曹妃甸安家落户。

  聚焦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一项一项列出目录,一项一项筛选企业,曹妃甸正以奔跑的状态推进开放招商。近期两地往来达100余批次,到曹妃甸实地考察调研的企业200多家。

  一批高端项目开工建设。8月,首钢京唐二期等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16个高端项目在曹妃甸集中开工。天堃管业、汉能薄膜电池组件、鹰目(曹妃甸)精密钣金、京禾果菜仓储物流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年底前,北京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保利通信北斗二代CAPS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等10个北京合作项目开工。

  一批高端项目签约落地。今年以来,曹妃甸与北京合作落地项目达到27项,总投资700亿元,在谈项目100多项。今年8月,保利通信北斗二代CAPS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等总投资184.3亿元的8个项目集中签约,9月,又有森田(曹妃甸)国际环保科技园等15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近500亿元,项目涉及旅游、服装、建材、金融、生态农业、环保科技、制造等诸多方面。

  精准对接、聚力攻坚,确保2017年实现产业聚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联动协作,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效果初步显现。按照规划,未来5到15年,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将实现与北京同城化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

  ——改革体制机制,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争创全国一流办事效率

  10月6日,记者见到了京禾果菜仓储物流项目负责人许含彬。该项目占地100亩,投资额为1.3亿元,蔬菜产品将提供给航空公司并出口到韩日等国家。谈起曹妃甸硬件环境,许含彬赞不绝口。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曹妃甸距北京192公里,距天津120公里,有116公里的深水岸线,常年不淤不冻,是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钻石级港址。路网也四通八达,有利于蔬菜运输。

  但他也曾担心,来曹妃甸后,企业能否有一个好的发展软环境。这种疑虑很快就被打消——因为他发现,在这里办理各种证照,效率很高。

  曹妃甸大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把原来分散在22个职能部门的105项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行政审批局。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30余家,减少到23家。开展工业区机构整合和运行机制理顺工作,撤销了工业区内设的4个工作部和9个分局,减少运转层级,争创全国一流办事效率。

  让企业好办事,曹妃甸还主动帮企业办好事。6月30日,京冀大型融资对接会成功举办,曹妃甸与首金商、首建投、首金网、首钢基金等38家金融机构达成协议,三年内向曹妃甸意向授信4834亿元、意向融资3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