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 “党支部+合作社”成增收标配
(记者霍文龙 韩毅)日前,在曲周县曲周镇东刘庄村的益农培育中心,记者看到,新鲜的甘蓝和西红柿育苗正在装车外运,而仅有一路之隔的阳光多肉种植大棚内,工人正在进行打包,准备下午的快递发送。两家农业企业的红红火火,离不开东刘庄村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
曲周县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在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中一度陷入了农民增收难、农村治理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三难”困境。为了谋求发展突破困境,曲周县委认真调查研究,从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高效化入手,引导、鼓励和支持基层大胆创新实践,以东刘庄为试点,2012年由村党支部牵头,以集体名义成立了东刘庄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保证群众利益的基础上,把全村土地进行入股折算,统一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在东刘庄村租地简单、省心,只要提前和村党支部谈合作,然后签合同、交钱,我们企业就可以很放心地用地建设大棚,如此方便都得益于东刘庄村‘党支部+合作社’的新形式。”阳光多肉的经理张晓东高兴地告诉记者。
同样在东刘庄村承包土地培育蔬菜幼苗的王延玲也高度称赞“党支部+合作社”农村发展模式。
“现在村民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手中,村里的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妇女留下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忙完家务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小时工,既照顾了家又能挣钱。”曲周镇镇长李永朝说。
东刘庄成立合作社以后,将托管的土地归整成方,大力推进规模经营。打牢底子,先后投入60万元购置农业机械、硬化田间路、完善机井管道等硬件设施,定期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民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夯实发展基础。借智生金,与科研院所、农机部门等开展合作,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如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建立了200余亩的棉花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与省农科院建立了200亩的玉米高产示范基地等,土地收益大大提高。有偿出租,土地成方连块经营,吸引不少企业、公司前来洽谈。邯郸七彩苑和环美园林两家苗木企业,建设了占地400余亩的欧式苗圃基地,种植国槐、白蜡、丝绵木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苗木。
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收益大大提高。如今的东刘庄,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逐步实现了村集体收入12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5元,比曲周县农民平均收入多了一倍。
黄庄村以前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在2016年实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后,积极将全村土地流转,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已经形成游玩、采摘、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被称为曲周“县城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