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龙集团:创新至上 光伏市场展“活力”
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典型企业启示录
晶龙集团:创新至上 光伏市场展“活力”
一组可喜的数字显示,2013年,晶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10.84亿元,实现利税3.59亿元,净利润1.36亿元。
傲人的成绩固然耀眼,但是,其背后付出的艰辛也不言而喻。毋庸置疑,过去的2013年,是光伏行业的转折之年,也是晶龙历经坎坷的一年,在这个过程中的跌宕起伏,是让晶龙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与之对应的另一组数据,可能在一定层面上揭开了晶龙集团在行业寒冬里取胜的谜底。2013年,晶龙集团全年完成重要科技创新成果28项,申报国家专利40项,获得授权18项。其中拉晶单位积极开展单晶小洞片控制工艺研究,小洞片率明显下降;线切方面,已经掌握了金刚线切割硅片工艺,切割成本大幅降低,成品率不断提升。晶澳公司多项生产指标已经达到业界领先水平,率先推出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0.3%的单晶电池和超过18.3%的多晶电池,组件主流功率档领先同行企业10W左右。
企业紧紧依靠技术创新抢占制高点,强化管理降低成本,努力开拓市场激发活力。
■“博秀”开启光伏行业新时代
2013年年初,4台崭新的进口新式湿法刻蚀机安装调试完毕,静候启动运转的指令。一个升级版太阳能光伏电池量产的帷幕将在这里拉开。按照订单要求,首批新产品将在两三个月之后下线。
这个新产品就是“博秀”。2013年8月20日,晶龙实业集团晶澳太阳能公司研发的“博秀”P型单晶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0.5%,获得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独立认证,成为156P型单晶硅电池片的业界新标杆。
而在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纸研发成果证明,其意义更在于晶龙向着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20.5%的光电转换率高出目前同行业先进标准1.5个百分点,意味着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可再降10%左右。”
“‘博秀’,意为博采众长,达到优秀。”参与博秀研发的技术负责人之一、晶龙实业集团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锋兵告诉记者,博秀的研发成功,得益于多种创新技术的叠加。
提高光电转换率,是光伏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是一个艰难的研发过程,哪怕0.1个百分点的提高,都被视为重大的技术突破。然而,晶龙对一道世界难题的攻克,竟然将光电转换率提高了整整1个百分点,全球光伏行业为之轰动。
业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困扰,那就是P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光照10小时后,会产生光电转换效率衰减问题。晶龙实业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任丙彦教授率领科研团队,经过上千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用镓代替硼来解决光衰的技术,应用到“博秀”的生产过程,能够平均消除6%的光衰,相当于效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2013年,这一技术斩获中国和美国的两个发明专利。
■创新前进,坚持一天一小步
“企业将强力推进创新建设。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晶龙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和之所以能够较快走出行业危机,科技创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我们的技术可能只比对手好一点点,实际上竞争力也就是体现在这一点点上。”靳保芳对科技创新情有独钟。
靳保芳说,在“技术为王”的今天,如果晶龙不能持续保持技术进步,必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所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毫不迟疑地推进科技创新,打造最具创新力企业。技术的创新,是一个“积小步,至千里”的过程,一天一小步,不断优化产品成本结构和提升技术含量,并由此保持住竞争力。
在选准课题上大的方面,晶龙集团的标准是要选定行业发展潮流技术,在电池转换效率、硅片切割、抗衰减等难题及革命性工艺技术上开展科研攻关,年内晶龙晶澳都要至少拿下一至两项在行业内叫得响的前沿技术成果,保持在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在选择研究开发项目时,他们敢于打破常规,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据了解,晶龙集团每年都要拿出占销售收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技术创新经费。企业资金困难时,在其他方面都能省,唯独在科研创新方面不能省。他们对研发经费,优先保证,必要时特事特办。各基地各单位的研发部、实验室,都配备有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次,在加强创新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尽快壮大技术人才队伍。同时,他们还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舍得给“票子”、给“位子”,进一步做强智力资源。再次,他们注重消化、吸改、再创新。他们积极与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利用好产学研这个好路子,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一切新技术。
更值得关注的是集团全员创新。在晶龙集团,技术专家和一线员工都是科技创新的两大主体。“在重视专家科研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性创新。要发动员工围绕提高产量、改进质量、节能降耗开展小改小革。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对取得明显成效、为企业增收节支的员工,除了参与年终评奖外,还要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把职工创新的热情调动好、维护好,让创新创造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靳保芳如是说。
样本启示:
越是在市场低谷时,越能展现一个企业的韧劲儿与眼光。
经历光伏市场“寒冬”的洗礼,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巨头——晶龙集团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扎扎实实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强筋壮骨,力求在“寒冬”中积蓄力量,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一点晶龙做到了,他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率先突破“国标门槛”(按照国家为抑制光伏产能过剩而出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生产的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得低于20%,多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得低于18%)。
靳保芳说:“‘再穷不能穷研发’,提高光电转换率是光伏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换,研发一刻都不能停止。”
来源:河北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