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服涨价怪中国人吃羊肉:牵强附会

14.04.2016  17:54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调查:日本校服涨价怪中国人吃羊肉:牵强附会

  新华社记者

  4月10日,日本第二大报《朝日新闻》用将近3000字日文的篇幅报道了中国人大量吃羊肉导致日本学生校服上涨一事。

  这篇报道的逻辑链条大致是这样的:爱吃火锅的中国人“爆食”羊肉,导致进口羊肉量急剧增加——中国羊肉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户因此改卖肉羊而非产毛用的羊——作为日本学生校服材料来源的毛用羊减少——日本校服因此涨价。

  然而经记者调查后发现,上述逻辑链条中的多个环节存在漏洞。

  “难道羊毛也被涮着吃了?

  比如,日本校服只是部分由羊毛制成。

  在日本最大论坛2ch上有网民留言说:“BENCOUGAR(日本校服公司)制作的校服主要采用聚酯纤维;YAHVAN(日本校服公司)推出的校服为羊毛混纺。不喜欢混纺的。”“校服难道不是100%化纤吗?我那时候的校服一靠近火就被烤化了。

  另外,也有日本网民质疑,即便中国进口了大量羊肉,也不意味着羊毛产量就一定会下降。

  有人评论说:“难道羊毛也被涮着吃了?”“难道中国不仅吃肉,连羊毛也吃掉了?”“难道剪了羊毛之后再吃肉都来不及?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方面提供的事实和数据也佐证了这一逻辑链条的漏洞。

  首先,羊肉出口量与羊毛出口量并非此消彼长。一只羊的肉和毛都可成为产品。作为羊肉和羊毛的主要生产国,澳大利亚肉类及畜牧行业协会的官网介绍说,澳大利亚出产3种羊:肉用羊、毛用羊,以及肉毛两用羊。即便是世界闻名的可产高质量羊毛的美利奴羊,它们的肉也会出口。而美利奴羊数量约占澳大利亚整个羊群数量的八成。这也就意味着肉用羊和毛用羊并非严格区分,对羊肉需求的增加不一定会导致羊毛产量减少。

  其次,从数字来看,新西兰羊毛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即便有所减少,也不会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新西兰牛羊肉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新西兰羊毛出口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有所波动,但总量稳定,平均价格也相对稳定。据记者了解,新西兰羊毛产量在全球所占比重不到5%,因此不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很大影响。

  此外,从1992年起访华97次、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日本爱爱美术馆企划部长池内巴里指出:“中国很早以前就吃火锅和羊肉。《朝日新闻》的报道现在才说中国出现‘火锅热’。这是真了解中国吗?说起‘火锅热’,反而是日本正在出现‘火锅热’。

  涨价背后的多重推手

  那么,造成日本校服涨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即便我们承认存在“蝴蝶效应”,即在全球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中国进口羊肉量增加与日本校服涨价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但毋庸讳言,这一现象背后还有多重因素支撑。

  《朝日新闻》这篇报道的标题是《羊肉爆食 制服涨价》,“羊肉爆食”后面还用一个黑箭头指着“制服涨价”,试图加深读者对中国人“爆食”羊肉是制服涨价直接和最大原因的认识。

  然而,这篇报道完全没有提及海外人工费等校服成本的提高,也没有提到日本物价正在全面上涨的背景,更不提安倍经济学提倡的摆脱通货紧缩,推动日元贬值,以及在2014年4月1日将消费税由5%提高到8%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在长篇大论后,报道只在段落最后轻描淡写地加了一句:“此外,日元贬值也产生了影响。

  在日华人顾女士指出,3年来,日本物价涨得厉害,人工费也在涨。公司食堂的饭菜看似价格没涨,但量越来越少。例如鱼的个头越来越小,以前是一整条,后来切成3块卖,现在又缩小了近一半,相当于只有原来的六分之一大小。以前饭馆里的餐巾纸和牙签可以随意用,现在只有主动向店员索要才会提供餐巾纸和牙签,这显然是由物价上涨、成本增加导致的。

  安倍经济学引众怒

  众所周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鼓吹并实现了日元大幅贬值。以前1美元兑换不到80日元,而安倍当政后,汇率曾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120日元。显而易见,这意味着进口货物需要支付更高成本。

  其实,在报道中,日本羊毛产业协会专务理事长泽则夫也指出:“只要不是日元急剧升值,西装等羊毛制品价格的上升趋势暂时还会持续。”不过,在《羊肉爆食 制服涨价》大标题、《中国流行 余波波及日本》的副标题,以及《澳大利亚等羊毛农户转产减产》的小标题下,这句话显得很不起眼。

  报道将校服涨价的责任推给中国,日本网民普遍不买账:“这是自民党制造的地狱,去死吧,自民党。”“这是托安倍的福。”“不要说谎,人们都认为这是由于摆脱通货紧缩的措施而让价格上涨的。”“这得感谢安倍经济学。”“这只是由于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在摆脱通货紧缩吧。”“《朝日新闻》能不能认真点,这是由于安倍经济学导致物价上升而带来的滞胀。”(参与记者:蓝建中、田野、徐海静、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