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全党深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系统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和总体要求,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经提出就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人们普遍感到,这一理论的提出意义重大而深远,意味着新一届党中央两年多来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正在实现认识升华,党的理论有了新的重大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提出来的,如何理解其重大意义呢?《摘编》第一部分集中阐述了这个问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来的。这是习近平同志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首先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并逐步形成的。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责任和历史使命。他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进一步回答。这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根本的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直接的考虑。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强调:“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既定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这个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这个过程,习近平同志有清楚的说明。他说,从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奋斗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同时,我们认识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这就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同志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远的战略考虑。如何更好地治国理政,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始终是我们党执政以后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进行了战略谋划,提出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按照这样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要求把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治国必先治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历来的要求,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承担起治国理政的重任。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了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一整套系统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在治国理政问题上达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保障。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社会主义制度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可谓人类历史上的全新社会。如何治理这样的全新社会,以往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能够解决好。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有过严重曲折,但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重大成果。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有效治理,更具挑战性。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不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个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非常丰富,习近平同志有很多论述。他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摘编》集纳了其中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分别收入在第二、三、四、五部分中。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紧紧抓住新机遇,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创造新优势;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步伐,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要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要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军队等所有领域的改革,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等重大关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为主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互利共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要努力落实“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再为我们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使之飞得更高更远。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认识到“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要从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出发,推进科学立法、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高素质法治队伍、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最核心的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破立并举,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体系。相互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习近平同志对此有精辟的说明和形象的比喻。
比如,“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比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指出:“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
比如,“姊妹篇”,“破和立”。指出:“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是“破”,强调要坚决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依法治国是“立”,强调要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法治上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坚持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把“四个全面”看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全面”都要放在整个战略布局中来理解和把握。他在谈到全面依法治国时指出,要深刻认识这一个“全面”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国家法律法规同党内法规制度必须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他还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其鲜明的理论特点。首先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提出来的,登高望远,抓住根本,谋篇布局,顶层设计。二是全面性高标准的要求,每一个“全面”都涵盖党和国家事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对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对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深化”,对法治的要求是“全面推进”,对党建的要求是“全面从严”。三是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四个全面”都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突出矛盾,是老百姓最关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四是强调制度化、法治化、体系化,致力于建设稳定成熟、制度完善的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五是系统化的要求,强调“四个全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六是务实具体,每一个“全面”的内容都是经过大量调查反复研究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明确,可操作性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鲜明的理论特色,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道理,习近平同志已经讲得很明白,路径也指得很清楚,关键在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摘编》第六部分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
必须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各项工作。“四个全面”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总要求,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要着力服务“四个全面”,都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深入地改进党风政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
必须真抓实干、切实转变作风。习近平同志说:“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实干,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也要靠实干。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他强调,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习近平同志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是力量源泉。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十三亿多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更好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自觉运用。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要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强调:“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承担着民族复兴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这样两重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带领人民一步一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承继着这样两重任务,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引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