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扶贫审计要做到“三重”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新形势下,笔者认为扶贫审计需紧扣“政策”、“资金”、“项目”三条主线,关注“三位一体”扶贫机制运行和“五个一批”扶贫目标制定完成情况,围绕“八个精准”、“十项工程”等要求,审计时应做到“三重”
一、扶贫政策落实要重“精准”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虚假脱贫的现象。有些地区并未真正落实精准扶贫,未实际到每村每户落实贫困户脱贫情况,而是通过在系统中调高贫困户家庭收入数据(折现扶贫物资计入年收入、调高贫困户农作物收成),减少贫困人员数量,提高脱贫率。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形象工程的现象。有些地区未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脱贫方案,未制定长远的脱贫计划,仅仅是搞形象工程,搞“输血式”慰问扶贫,而效益较好的“造血式”扶贫几乎未发挥作用;有些地方更是搞“一刀切”,将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政策,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达到脱贫的效果。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的现象。一是关注是否存在应纳入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比如有些农户确实很贫困,但因村干部未及时上报,导致真正的贫困户未享受扶贫政策。二是关注是否存在非贫困人员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比如私下搞“钱权交易”,利用人情关系,让“非贫”变“贫”,造成扶贫不公。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扶贫政策的现象。一些地区在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等政策时,存在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享受扶贫政策的问题,比如“三转一免”政策落实中,部分非贫困人员享受免费住院治疗政策。
二、扶贫资金使用要重“合规”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不到位的问题。根据涉农资金整合要求,检查统筹整合是否存在流于形式。比如有些地区由于扶贫资金整合涉及的项目多、流程环节多,导致相关单位仅仅出台了相关资金统筹的文件,未实际统筹使用,仍按原来的方式管理,资金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专项扶贫资金挤占挪用的问题。一些地区因按政策无法实施一些扶贫项目,或者扶贫效益不理想,或者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扶贫资金变通用途,另作他用。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的问题。有些地区的村干部通过盗用贫困户身份信息的方式,套取扶贫补助款;有些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项目合同、虚假发票入账等方式,骗取扶贫资金。
三、扶贫项目建设要重“绩效”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项目效益不佳的问题。有些地区光伏项目建设未实际考察地形地貌,盲目跟风,将太阳能电池板建设在光照不充足的房屋或大棚上,造成光伏发电未达到方案预期效果,未能兑现扶贫收益,影响分配给贫困户的预期收益额,造成项目资金的浪费。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扶贫车间闲置浪费的问题。有些地区扶贫车间未因需精准建设,建成后也未加大宣传力度,导致车间未吸纳贫困人员稳定就业,造成扶贫车间建而不用或收效见微,闲置浪费,未真正发挥效用。
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工程建设虚估冒算、虚假结算的问题。有些地区工程建设被层层转分包、雁过拔毛,有关主管部门及领导干部与施工单位相互串通勾结,对工程进行虚估冒算、虚假验收,导致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以及项目建设资金被违规侵占等问题,造成扶贫资金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