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众创空间数量破百 透过空间分布寻找创业“最热土”
去年以来,天津市加快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各区县和高校都打造了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通过众创空间的培养,帮助创业者特别是青年创业者、青年大学生,将奇思妙想、创新思维、创业梦想变为现实,实现创业梦想和社会价值,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进而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围绕众创空间,天津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包含哪些亮点?对众创空间和创业企业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本市众创空间如何分布并有哪些特点?年轻人创业将获得什么利好和扶持?为此,记者对天津目前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
有多少?在哪里?
数量逾百遍布全市
天津于2015年5月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政策措施的通知》,就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10条政策措施。市科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10余个部门,也相继制定出台了20余个落实办法和实施细则,形成了全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合力。各区县、滨海新区各功能区、各高校充分利用老旧厂房、闲置房屋、商业设施等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提升,为众创空间免费提供专门场所。
围绕到2016年全市每所普通本科高校、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独立学院至少建设1个众创空间,各区县、滨海新区各功能区至少建设3至4个众创空间的目标,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天津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呈现出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目前天津已经认定的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06个,其中区县众创空间55个、高校众创空间51个。从区域分布看,由去年年初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现已遍及全市16个区县、滨海新区的各功能区和各大高校,实现了“遍地开花”。
发展成效怎么样?
孵化众多科技型企业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津众创空间经历了零散化、碎片化的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全市‘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的不断推进,正在逐步走向综合化、集成化、专业化发展。众创空间已经成为本市展示创新创业的重要窗口,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目前,天津已建成的众创空间总数超过百家,其中凯利达创投咖啡、青年众创空间、津京互联创业咖啡、创客工场等20个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与支持体系,占科技部公布全国首批众创空间总数的近1/6。众创空间建设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类机构积极参与的新局面。众创空间成为汇集创业项目的重要载体。
以区县众创空间为例,经认定的55个区县众创空间已经聚集了5400余名创客、近1200个创业团队和近1200家初创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经统计,众创空间服务的创业团队现已注册成立初创企业的数量达到了463家,涌现了一批青年创业典型,成功孵化了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
在2015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众创空间参赛项目超过300项,占全市参赛项目总数的近1/6;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超过20%的获奖项目来自于本市众创空间。如青年众创空间推荐30多个创业团队参赛,6个项目获奖;民航科技创业苗圃推荐20多个创业团队参赛,4个项目获奖。众创空间成为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和团队落地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近百个参赛和获奖团队与众创空间签订入驻协议,多个众创空间在大赛期间举办了签约仪式,这些大赛项目将成为众创空间的优秀项目储备。
哪种众创空间多?
近半空间为专业服务型
据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区县众创空间服务类型囊括了专业服务、创客孵化、投资促进、培训辅导和媒体延伸等五种类型。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占98%,其中投资机构为运营主体的占9%,凸显出以市场为主导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以专业服务为主的众创空间数量达到了26个,占区县众创空间总数的47.3%,专业服务的领域范围涵盖文化创意、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10多个产业。以生物医药优势特色产业为例,围绕将本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地,已经建成了数个各具特点又各有不同的众创空间。
例如,TjAb众创空间着力打造“投资人创业导师”服务模式,首批聘请了10余名生物医药业内创业导师常驻院内,随时为创业团队提供指导,同时为创业团队提供实验室小试级别的实验条件。又如,由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九安智慧健康众创空间侧重于智慧医疗,提供了创业导师服务和样机制作、产品测试及认证、知识产权、小批量试产、大规模生产和全球网络分销等全链条式服务。
去众创空间创业有何好处?
好处1:设立服务专员和流动服务站
目前,天津众创空间内整合了政府部门的延伸服务和政策扶持资源,聚集了一定规模的投融资资源,构建了创业经验交流分享、创业产品路演展示、风险投资、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一体化创新创业全过程全链条又各有侧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各区县分别成立了众创空间服务专员队伍,进驻区县和本区域内的高校众创空间,开展定人、定时、定点的“三定服务”,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政府服务职能延伸主要包括:工商注册、证照办理;政策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各类项目申报、评优奖励、补贴发放等政策落实;其他涉及市场监管、财税、金融、土地、环保、人力社保、知识产权等职能部门的创业服务事项。
以行业专家、投资人、企业家及学者为主体,本市组建了50余人的众创空间咨询专家队伍;由本市已有的创业导师、引进对接北京的创业导师等构成了200余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依托天津科服网线上资源,搭建了全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网络服务平台,加大资源聚集力度,提升服务及时性、便捷性,实现了创新创业线上线下互动结合。
在每个众创空间内设立政府流动服务站,作为服务专员现场办公、集中受理服务需求的固定场地。服务专员实行小组流动办公制度,由至少2人组成一个服务小组,每个服务小组在各众创空间内进行现场办公的时间每周须不少于1个工作日;在非固定现场办公时段内,服务小组须设立专线电话受理服务需求,支持通过互联网、微信等在线方式受理服务需求,拓展为创业者服务的联系渠道。服务专员要在规定时限(一般为10个工作日)内,将创业者提出的有关政策事项及问题的沟通协调结果反馈给创业者。
此外,本市还将通过政府购买、资金补助等方式,重点资助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十大服务内容:样品测试等检测认证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交易及相关咨询服务;企业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等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业导师、创业辅导、企业孵化等服务;企业财务、法律咨询等须由具备从业资质的专门机构提供的专业性服务;创业主题会议、论坛、展示等活动策划组织服务。
好处2:设立种子基金扶持众创空间
为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本市出台《天津市众创空间种子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众创空间种子引导基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与众创空间运营商等社会资本方共同发起设立种子基金。种子基金主要用于对众创空间内的初创项目给予额度不超过5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借款,以及收购创业者的创新产品。
引导基金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设立种子基金按30%比例参股,不分享基金收益。种子基金由众创空间运营商作为主发起人,不得少于300万元。引导基金可通过上市转售、股权协议转让、企业回购及破产清算等方式退出。在有受让人的情况下,引导基金可以随时退出参股种子基金,其他股东具有优先受让权。种子基金发生清算时,按法律程序清偿债权人的债权后,优先核销财政资金权益。
好处3:科技人员创业政策更给力
本市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对在津转化科技成果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5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编制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在职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
实施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改革。赋予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自主权,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全部归所在单位,并按照不少于50%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经确认后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其转让该股权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征。
好处4:多个政策“红包”鼓励大学生创业
本市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期由3年延长至7年,即毕业前2年和毕业后5年。在本市创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前2年的在校生和毕业后5年内的毕业生(以下简称“大学生”),可以获得创业培训、担保贷款、房租补贴、社保补贴等多项政策扶持。
大学生可到具有创业培训资质的机构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在校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到所在院校就业创业指导部门申请创业培训;毕业生凭身份证和就业创业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到各区县人力社保局申请创业培训。
大学生创业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可给予最高30万元贷款;对已经成功创业且带动就业5人以上、经营稳定的创业者可给予贷款再扶持,贷款总额度最高5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符合国家和本市贴息规定的,给予贴息。
大学生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租赁房屋生产经营的,可享受房租补贴。根据实际发生的房租费用给予补贴,最多每月1800元,最长24个月。
创业大学生及其所招用的本市普通高校或本市户籍毕业2年内的毕业生,可享受1年岗位补贴和3年社会保险补贴。
在本市有固定的孵化场所,有依法建立的管理服务团队,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吸纳大学生初次创业者30户以上,带动就业100人以上的,均可申请补贴。对吸纳初次创业大学生30户以上,带动就业100人以上的,给予5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吸纳45户以上,带动就业150人以上的,给予75万元的资金扶持;对吸纳50户以上,带动就业200人以上的,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扶持。享受扶持政策1年以上,新吸纳初次创业大学生户数、新增带动就业人数达到上述条件的,仍可再次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