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对象需要精准选择
近日,河北省自闭症研究会发布消息,为石家庄市家庭贫困的智力残疾、自闭症儿童开展为期6个月的免费康复训练,凡石家庄户籍(含郊县、农村)贫困残疾儿童患者均可报名。对于那些深受智力残疾或自闭症儿童困扰的贫困家庭来说,这绝对是雪中送炭之举。
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指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哪个家庭处于“急需”状态。河北省自闭症研究会已经给出了申请康复救助的流程:贫困患儿监护人向定点康复单位提出救助申请;研究会负责初筛贫困患儿,符合初筛条件的患儿监护人填写申请表,在当地或居住地村委会(居委会)盖章确认。在笔者看来,这套流程的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尽管如此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怎样将这一救助信息发送到贫困患儿监护人那里,是第一个难题。传统的做法是在媒体上发布消息,然后等待求助者上门;或者通过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地传达。尽管处于困境的家庭会时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可能无法及时地得到准确的救助信息,从而享受不到最为急需的救助。其次,怎样准确评估求助者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大问题。采用村委会(居委会)盖章确认的方式虽是不错的办法,也是目前通行的做法,却无法完全保证求助者的贫困程度。换句话说,河北省自闭症研究会辛苦筹集的善款有可能不是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若此岂不背离了慈善事业的本义!
在这里先声明一点,笔者绝无贬低河北省自闭症研究会这项善举的意思,只是希望每一次慈善活动都能精准地选择救助对象,毕竟筹集善款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最近,石家庄救助站面向全市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招标,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进驻分布于城内各区的救助工作点,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笔者觉得,石家庄救助站的这一做法很值得推广,因为这符合精准选择救助对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