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到2020年组建不少于800支家庭医生团队

22.07.2016  22:09

    到2020年, 石家庄 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总数的50%以上。

    2017年,各级各类综合医院老年人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开通率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100%。

    到2020年,市级至少建成一所500张床位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所辖县(市)、区分别至少建成一所不低于200张床位的护理型养老机构。

    推进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到2020年组建不少于800支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推动农村地区乡村医生“3+X”签约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 健康 养老需求,日前,我市出台了《石家庄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到2020年,我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各类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更加完善,与医疗机构合作更加紧密,医养结合模式更加成熟,医疗护理水平逐步提高;医疗机构跟进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

     培育3-5个规模较大的

    医养结合连锁服务机构

    到2020年,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总数的50%以上;城乡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80%;农村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50%以上;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各级各类综合医院开设老年人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率达到10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居家养老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75%。

    石家庄市将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对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服务的给予政策支持。该《实施意见》还提到,我市将开通老年人看病就医服务绿色通道,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65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特别是对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就医便利服务,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提倡老年患者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就诊,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出院随访和开展义诊等服务。2017年,各级各类综合医院老年人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开通率有80%以上,2020年达到100%。

    石家庄市要将医疗资源配置作为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的基本标准,按照养老机构床位在500张以上的设立医院、100张以上的设立医务室、100张以下的与医疗机构实行签约服务的原则,统筹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到2020年市级至少建成一所500张床位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所辖县(市)、区分别至少建成一所不低于200张床位的护理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医 保定 点机构,作为收治老年人后期康复护理场所。打造2-3个以健康养老服务业为主的市级产业聚集区、培育3-5个规模较大的医养结合服务集团和连锁服务机构。

    我市将建立医养结合联合体。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开办医养结合联合体。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建立医疗养老连续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抓好 栾城 、晋州、 平山 、行唐、新乐等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试点工作。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 娱乐 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石家庄市将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石家庄市将鼓励医疗机构与无内设卫生室或门诊部等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完善可持续性的医疗服务运行机制。鼓励二级以上医院选派由医生、护理和康复技术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建立康复病床、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确保老年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统筹规划,整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新建社区合并设置养老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链接高端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强化与辖区养老机构的协作,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助老服务志愿者等养老、医疗资源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实时、便捷、高效、优惠的生活照料、临时托管、精神抚慰、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

    该《实施意见》还提到,我市将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到2020年组建不少于800支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推动农村地区乡村医生“3+X”签约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价格标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优先满足65岁以上老年居民和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 教育 、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2017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75%以上。

     发挥中医药特色养老服务优势

    该《实施意见》提到,我市将发挥中医药特色养老服务优势。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选择1-2所县级中医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研究,探索建立中医医疗机构养老病区的建设标准、出入院标准、服务标准、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推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开展中医养老服务机制、工作内容与方法的研究和效果评估,形成成熟模式并推广应用。

    同时,加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通过慢病管理、健康指导员等现有服务平台,开展中医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管理、老年人中医健康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65%,2020年达到75%。加大医养结合产品的开发力度,支持以岭药业、 神威药业 等中医药企业,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产品。

    石家庄市还将创新“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平台。依托石家庄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市级“互联网+养老服务业”综合管理平台,建立老年人养老信息、健康信息数据库,为更加全面精准地了解老年人、服务老年人提供数据支撑。养老、医疗机构(企业)对接“智慧城市”的数据端口,开辟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医疗转诊新途径。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具备“互联网医院”资质的社会力量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具有石家庄特色的“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养老将融入 京津冀 一体化发展格局

    记者从《实施意见》中获悉,我市将突出计生特殊家庭的医养服务保障。将计生特殊家庭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纳入公办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保障范围,切实做到计生特殊家庭成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做好临终关怀服务。计生特殊家庭根据个人愿望自主选择养老方式。提倡居家养老,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年满60周岁实行居家养老的给予养老补贴;失能、部分失能的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缴纳费用(不含医疗、伙食)超出享受的特别扶助金、生活补贴金和养老补贴金总额的,超出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兜底;入住民办养老机构的,按照居家养老模式享受居家养老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及办法另行规定。)

    石家庄市将以失能、部分失能老人为重点保障对象,建立长期护理 保险 。生活无法自理需长期照护的相关费用纳入支付范围。参保人可根据需求选择医疗专护(简称“专护”,是指二级及以上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专护病房为参保人提供长期24小时连续医疗护理服务)、护理院医疗护理(简称“院护”,指医养结合的护理服务机构为入住本机构的参保人提供长期24小时连续医疗护理服务)、居家医疗护理(简称“家护”,指护理服务机构派医护人员到参保人家中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社区医疗巡护(简称“巡护”,是指具备医疗资质的机构派医护人员到参保人家中提供医疗巡诊服务)。

    石家庄市将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格局,以老年病为重点,打造心脑血管、糖尿病、中医保健等特色专科。搭建区域内医养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对接京津冀一体化的老年健康、信息互通、人员交流、技术协作机制。

    该《实施意见》提到,我市将研究落实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定向培养、合作培养和针对性培养政策,不断加强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要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医学类高等学校和中等医学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加快首席医师工作室建设,从省市级医院选拔100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每周定期到社区坐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50个首席医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社区实用型人才。(记者 王 静 王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