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推出系列举措 鼓励名医到基层给群众看病
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尽快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记者4月12日从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委获悉,石家庄市今年推出系列举措,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在县级,加强公立医院(含中医、妇幼)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障碍、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县级中医医院同时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开展市直医院与县级医院精准帮扶,通过整体帮扶、专科帮扶、特色帮扶、项目帮扶等多种方式,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在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加强和规范全科医生培养,尽快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通过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和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或签订协议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满足患者需求。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妇产科和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上,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大力推进社会办医,有序发展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以市第一医院、市第三医院和市中医院为龙头,构建医疗联合体队伍,有效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市、县、乡之间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实现三级医院带动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快速提升全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
此外,石家庄市还将加快完善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双向转诊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确保转诊信息畅通。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记者 王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