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时节 探访大山深处的石太铁路看守工
看守员一个标准的手势,标志着这段在汛期容易塌方的地段可以安全通过。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萌/文 记者 田明 实习生 李瑞东/图
暑运开始,铁路部门也进入到每年最紧张的防汛期。每到这个时候,在蜿蜒的山区铁路线上,就会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守卫在大山深处的防汛点,确保汛期的铁路安全,他们就是行走在大山深处的铁路汛期看守工。如果说,铁路上设置的防洪看守点是防洪战役的前哨,那么,这些坚守在深山里的看守工就是一群铁路安全的“守护神”。
特写:
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瞭望者
贡金柱是石家庄工务段石太线防汛看守点的一名看守工,他负责的范围是石太线K52+350--K52+550公里处,位于井陉山区的天长镇河东村,按照危险程度,这里被列为石太铁路沿线中的I级防洪重点地段。这段全长200米的防护看守点,每年 6月1日—9月15日的汛期,都需要有人24小时不间断地值守。“每天这里要经过列车达110趟,平均每10分钟就会有车辆驶过。”石家庄工务段井南车间支部书记赵利告诉记者,看守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时刻关注该地段铁路两侧山体及挡墙的变化,与途经列车司机保持联系,防止因汛期水害造成道床塌陷等事故而危及过往列车的安全。
7月2日早晨8时,贡金柱准时从3公里外的家中来到工作岗位。由于看守点位于深山之中,交通十分不便,他每天要从家中步行到这里,路上大约花费45分钟。看守点远离车站、乡村,吃饭喝水都十分不便,因此看守工每天的饭菜要自己从家中带来,用工区配备的电磁炉热了吃。记者注意到,除了装在袋子里的午饭,贡金柱手里还提着一桶10公斤的水:“这附近没有打水的地方,所以每次上班来要准备好足够的水,万一遇到连续降雨就只能在看守点吃泡面了。”
记者了解到,这个看守点共设有4名看守工,其中3人正常轮班值守,1人随时待命,执行着每班12小时的运转节奏。“早8时到晚8时,回家可以休息24小时,然后再坚守12小时。”贡金柱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连续12小时上班以及昼夜轮转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