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云山“六壮士”:藏在医药包里的回忆

20.08.2015  10:39

人们都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事迹,却鲜少听到在“百团大战”初期,井陉县的挂云山也发生了一场为掩护主力撤退、军民浴血阻敌、六壮士跳崖殉国的壮烈事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珍藏 抗战不曾忘记》。今天,我们就到挂云山去看一看,站在六壮士跳崖的地方,重温一下75年前,那荡气回肠的英勇瞬间。

这是井陉县威州镇三裕村,小村古朴、静谧,像个“世外桃源”一般,素有“小泰山”之称的挂云山就在这不远的地方。如今,在挂云山附近的村落里,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村里现居的老人较多,村民们大多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这位老奶奶名叫崔瑞金,今年已经86岁了,挂云山六壮士之一的康二旦烈士是她的二哥,她手里抱着的这个医药包就是康二旦烈士曾经使用过的。

崔瑞金:这是他当卫生员时拎着的包,以前就在我们家里的墙上挂着,这就是他的卫生员的包。

崔瑞金说,其实烈士康二旦并不是她的亲哥哥,从小,崔瑞金被康二旦的家人从村里捡了回来就一直养在家里,在战争年代里,家家条件都不好,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然而康二旦对这个没有血缘的妹妹却像亲妹妹一样。

崔瑞金:那时候饭里没有菜,他把上面都吃完了,碗底里都是饼啊面的,还有碗底呢,我二哥亲我了,吃饭给我看碗底,嘿嘿一笑, 我二哥对我比老人还强呢。

崔瑞金告诉我们,康二旦烈士不只是对她这个小妹妹这么好,在日常生活中,康二旦对每一个人都友善、和气,而当记者问起是否知道二哥当年从事什么工作时,崔瑞金说,在她的印象里只是知道二哥是个卫生员,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她并不知道。

崔瑞金:我那时候小,他也不在家,后来我记得家里都是医书,还有面带,不是现在的塑料袋,有一袋子医书,后来人家说他出去了,咱们也不知道他干什么了,后来到挂云山牺牲了,牺牲了就让人给抬回来了。

记者王琳: 我手上的这张纸距现在已经有75年的历史了,那么这张纸是曾经康二旦烈士包药的这么一张纸,现在这张纸上面尽管字迹已经模糊了,但是我们还能看到一些重点的文字,比如说这上面写道“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劳动,学好本领,长大了好好为人民服务”,同时在下面也写道“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70多年前的字迹如今看来清晰可见,就像是康二旦烈士写在纸上的文字“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没错,敌人真的一天天烂下去了,可是,包括康二旦在内的六名烈士,却没能亲眼看到战争胜利,也许在他们跳崖的那一刻,在他们心里,战争已经胜利了。在电影《血色挂云山》中,我们依稀能找到康二旦和其他五名烈士的影子。

记者跟随三峪村村主任康树成探访正在建设的挂云山抗日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挂云山脚下,坐北朝南,一座高十余米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屹立在群山下,在山上翠绿的树木衬托下,这座纪念馆显得格外庄严。

纪念碑的东侧墙壁上,是一面烈士英名录墙,上面刻录着井陉县两千余名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
我们决定登上挂云山,重走挂云山六壮士殉国之路。挂云山很高,崖高坡陡。

记者王琳: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挂云山山顶南天门的位置,这里的海拔是750多米,就在70多年之前1940年的时候,挂云山六壮士其中的两位烈士刘贵子和康三堂就是在我身后这里,一跃而下,跳下的山崖。

乡亲们说,除了刘贵子和康三堂,其他的四名烈士吕秀兰、康英英、李书祥和康二旦则是从另一侧跳下的山崖。

村民告诉记者,当时枪声响了整整一天,战斗结束后,满山遍野都是尸体,惨烈至极。100多名游击队战士和儿童团几乎无一人生还。

回到现实中,组写稿件时,我们采访的崔瑞金老人的几句话一遍又一遍地在记者耳边重复出现。

【记者手记】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百团大战”前夕,一批生活在华北偏远山区的普通农民,面对日军残暴统治,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壮烈事迹,也许这场战斗在中国军事史上少有记载,也许抗战的勇士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知道自己参与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可是他们不甘屈辱、奋起抗战的故事像日头朝升夕落不停循环一般,在村落里一遍一遍传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