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隆尧 问题导向下的司法能力建设

11.08.2014  10:40
      河北省隆尧县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直播、现场观摩、征求群众意见等公开审务活动中,发现干警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存在一定欠缺。针对队伍建设的“短板”,该院坚持问题导向,出实招、下真功、补“短板”,全面提升了干警的能力素质。

        庭审露怯——倒逼主动“充电

        一次庭审直播时,一名副庭长因庭审驾驭能力弱,加上案件特殊、心理紧张,现场出现询问围绕问题不集中等问题,庭审现场十分尴尬。院长韩迎亮看着着急,这名副庭长也大汗淋漓。

        该院党组就此专门进行反思认为,像这名副庭长庭审时的“问非所要”、“张口结舌”并非个例,表面看是语言表达能力弱,根源是脑子里东西少,知识“透支”严重,素质能量补充滞后,从而对一些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庭审驾驭不力。

        该院就此规定,每周拿出半天时间,从党组成员、中层干警到所有审判人员,人人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业内业外知识均可,以有利于增强知识性、传递正能量、提升驾驭力为原则,让全院干警点评,相互取长补短,强化现场表达能力,消除怯场心理。

        活动开展半年多来,全院干警人人有紧迫感,感到再不学习就会落伍,被历史所淘汰,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政治处主任田志群感慨地说:“过去强调学习充电只见雷声,难见下雨,现在的审务公开倒逼大家不用扬鞭自奋蹄。

        群众疾苦——倒逼改进作风

        在一次院长接访中,信访人赵某反映,他的赔偿案件执行一年两个月了,仍然毫无结果。韩迎亮追踪了解到,这名执行法官由于对申请执行人赵某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够,接待不够热情,引起当事人的不满。

        该院党组举一反三,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干警在关心群众疾苦、司法为民方面意识薄弱问题,决定党组成员带领执行局全体干警和中层干部一行近30人,驱车赶到大张庄村的申请执行人赵某家召开现场会。  一方面了解实情,进行司法为民教育,另一方面现场征求赵某、村委会干部及乡镇干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

        原来,申请执行人赵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双腿粉碎性骨折,为治伤举债20余万元。迫于经济压力,其妻离家出走,留下两个12岁和8岁的未成年子女。

        2013年1月,该院判决赔偿其14万余元,其中交强险部分12万元已执行到位,剩余应由该案被执行人王某负担的2.6万余元。因被执行人也发生事故,无力赔偿,并将肇事车辆藏匿,经执行局多方查找,已依法扣押,正在进行评估进入拍卖程序。

        面对赵某一家的困难情形,韩迎亮现场带头捐款500元,干警们也纷纷捐款捐物。

        随后,院党组组织干警对照自身分管的工作,认真反思在工作作风、群众观念、审执限意识上的差距。

        副院长卫现印说:“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把朴实的良知融入到每一个案件中,传递到群众的心目中。

        公信不强——倒逼铁腕治“

        隆尧法院在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时,有的群众提出,法院缺乏维护司法尊严的力度,对于抗法、拒不执行判决行为缺少有效制裁措施。该院党组下决心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一次,执行法官执行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在被执行人张某经营的公司门口张贴悬赏公告和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告时,被执行人的妻子和女儿当着执行干警的面将公告撕毁。

        为维护司法权威,法院遂依法对其进行司法拘留。拘留期间,找院长讲情的人一拨接一拨,但他给说情人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依法给付当事人剩余货款,最终其亲友主动交清货款。

        针对执行送达难、拘留难、兑现难,执结率低、执行案件积压情况,该院利用麦收时节外出被执行人回家的时机,抽调全院青年干警协同执行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集中执行活动。

        短短一周时间,实施拘留措施7  案8  人,在送往拘留所前,为被执行人家属筹款和申请执行人和解留足时间,威慑力与人性化相得益彰,先后执结案件42件、部分执行12件,执行标的额达91.2万元。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4-08/11/content_86221.htm?div=-1

 

编辑:逯永霞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4年08月11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