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工作发展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5月8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一
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岗位平凡,使命高尚。多年来,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秉承南丁格尔精神,履行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神圣责任,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护理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护理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护士队伍发展壮大,素质和专业能力显著提高。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50%,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近70%,护士专业素质和专科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明显改善,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及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护理服务逐渐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指导、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老年护理快速发展,提高老年人获得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2018年底,我国护理院(站)近800余个,康复医院800余个。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壮大,医疗护理员培训制度正在建立,老年护理服务逐渐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得到快速发展。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更加多元化。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与护理领域的深度融合,智慧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护理服务供给增加,护理服务更加专业、便捷、多元化,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决策部署,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保安全,加快发展护理服务。一是大力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护士队伍建设是护理工作发展的根本。继续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和深化医改工作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满足临床工作需求。要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护士培训培养,提高护理服务能力。不断完善护士执业管理制度,拓宽护士职业发展路径。二是加快发展护理服务业。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快推动发展护理服务业。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通过推动护理领域改革与创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促进护理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印发加强老年护理发展以及加强老年长期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加快发展老年长期护理和老年照护,重点增加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供给,提高老年人群幸福感、获得感。印发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的文件,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人员数量,提升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扩大社会就业。四是加大宣传倡导力度。加大对护理行业宣传力度,充分宣传护理工作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展示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弘扬护理正能量,让公众理解护理、尊重护士,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