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打造绿色“聚宝盆”
国土绿起来 产业强起来 农民富起来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郭峰、李建成 通讯员梁世芳、刘环宇)今年春节前,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乡西岔沟村村民张春江家连添了冰箱、彩电、电脑三样电器,一家人喜气洋洋。张春江笑呵呵地说,去年他家10亩苹果树进入盛果期,收入5万多元。像张春江一样,西岔沟村还有近200户农民靠种植苹果脱了贫致了富。全村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年产量75万公斤,苹果种植户户均收入2万多元。
承德现有林地面积3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7%,建成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我省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被誉为“华北绿肺”。而在承德市所辖的8县中,有7个属燕山—太行山特困片区,全市378万人口中,仍有75万贫困人口。如何回答好“既要建好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又要实现脱贫致富”的时代课题?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说:“承德必须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生态既美,百姓又富。”
为此,承德把全市划分为坝上防风固沙林区、北部水源涵养林区、中部水保经济林区和南部经济林区四大功能分区。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实施通道绿化、水源涵养林、水保经济林、特色经济林四大工程,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2014年完成造林绿化8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8.4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占全年造林绿化任务的104.4%;完成义务植树922万株,占计划的102%。
为使农民栽上摇钱树、结出致富果,该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决定》、《承德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和《承德市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建设苹果、板栗、山楂、山杏、沙棘、花卉苗木、木本药材等七大富民基地。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该市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解决建园苗木、水利配套等所需资金。近两年,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近6亿元,整合水务、农业开发、林业等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用于经济林建设。2014年,全市新建和改造经济林105万亩。其中,新栽果树26万亩,发展园林苗木36万亩、花卉4万亩、木本药材和林下种药25万亩,山杏改造14万亩。
同时,本着“品种优质化、栽植标准化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全市新建、改造、提升示范点100处,建成省级观光采摘示范园16处,市级观光采摘示范园35处,既打造了风景带、景观带、绿化带,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业发展,涌现出了承德县的新杖子、高新区的商业休闲文化产业园、双桥崔梨沟等靠发展果树观光采摘致富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全市推广林菜、林药、林菌间作和林禽、林畜养殖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提高林地利用率,把林下土地资源变成“菜篮子”、“肉盘子”、“药园子”,实现以短养长。全市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发展林下养鸡、狍子、鹿等200多万只,初步实现了在“国土绿起来”的同时,让“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为保障农民在发展经济林过程中减少市场风险,该市对现有果品、木材等产业的龙头企业,优先重点扶持,促进企业改造扩能、提档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基地建设。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统一技术标准,协调产、供、销各环节,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难题,让农民成为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引导农民向经济林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共培育果品加工企业356家,年加工消耗果品15万吨,产值40亿元;全市林果合作经济组织达499个,社员4万多户;建成林果专业市场16处,年交易额30亿元;注册富兴、富硒苹果、亚欧杏仁等品牌27个。
据初步测算,目前该市经济林产业基地达到808.5万亩,农民人均有近10亩林地、1亩果树,经济林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